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庇护权或政治庇护,是一种古老的司法概念。此概念认为,因政治或宗教信仰不同而被迫害的人可受到其他主权势力的庇护,或许是教堂(中世纪时的圣所),或者是其他国家。 美国目前非法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着“政治避难”这个幌子来达到的。 我这里不讨论那些偷渡入境的,因为没有和他们有交叉,不知道具体情况。要谈到的是那些以合法签证进入美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腌笃鲜是江南家常菜,通常在春天春笋下来以后,可以用竹笋,或毛笋来做。“腌”就是指腌制过的咸肉。“笃”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鲜”就是新鲜的肉类。 身在美国,中国式的咸肉买不到。腌笃鲜缺了这味主要食材就做不成。好在我们生存能力强大,没有现成的,就自己动手。 腌制咸肉:在锅内放入适量食盐,和花椒。小火翻炒,直至花椒开始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在我的童年时代,上海市区里还有不少用石子或石块铺成的小马路,叫“弹硌路”。我家花园的小径也是用石块铺成的弹硌路。弹硌路的一边是竹子做的篱笆,另一边是修剪整齐的瓜子黄杨树。整个布局让院子显得小巧玲珑,充满了园林的色彩。 弹硌路在上世纪中期是上海常见的路面。据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当时的上海县城就已经有这种路面。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老底子上海的小菜场外面总是一早就有卖早点的摊头,各个摊头前一定是排队的。粢饭团和粢饭糕虽然都有粢饭两字放在前面,但内容是不一样的。 吃粢饭团,或者粢饭糕需要有甜豆浆而不是咸豆浆相伴,甜豆浆有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豆香味。以期达到甜咸之间奇妙的搭配。 先说说粢饭团: 粢饭团 粢饭团就像中国式的快餐。这个摊贩一般摆在离大饼油条摊子不远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2017-02-20法治上海“紫菜竟然是废塑料做的!”“无良奸商!”最近,你的家人朋友给你转发一则网友买到假紫菜的视频了吗?紫菜竟然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这是真的吗?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现在的人心都坏了……”视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谨以此文追念徐积功教授】 日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复旦大学老师们在黄山休假时的合影,十分珍贵。时间是1959年,是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以后的第二年,学校党委组织了一批教授连带党委部分成员上黄山,参加者中有校党委的统战部部长徐常太,其统战的味道显而易见。 在照片的原文中有介绍如下: 照片上有30号人,辨认下来,从前排到末排辨认分别是第一排右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做酒酿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糯米饭充分发酵。保持适当的温度是成功的关键。按照老的习惯,用一个容器装上热水,加热棉衣之类的保温用具。然后把装着拌有酒药的糯米容器放进去。这种传统办法的缺点是保温器具被加热后,温度忽高忽低。发酵的时间也掌控不了。经常为了辨认有没有发酵,把容器打开检查。次数多了,增加了杂菌掉落进去的机会,导致杂菌生长,失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晚上8点春晚开始直播。餐桌上也是酒过三巡,在冷盘之后,相继上桌的就是热炒。在我们家常见的热菜有:1.笋干烧肉(或者叫水笋肉)在大部分上海人家里笋干肉是过年时餐桌上的当家菜。基本上每顿饭都会盛上一碗。笋干是南方的食品。上海人喜欢的笋干大多是用毛笋做成。吃以前要提前一个多星期用淘米水发。然后在水里煮,煮完后泡在清水里几天。以前一到年前就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7-01-24 15:13:14)

记忆中的年夜饭有亲情、有年味、有团圆。不像现在东西多了,年味少了。小家多了,合家团聚少了。红包多了,人情少了。 3-40年前,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赶回上海,回到父母身边,团聚在家吃年夜饭。一家人团聚少一点的有十来人。家庭大一点的要开上两桌。老人,小孩都眉开眼笑的,过得十分欢乐。将年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的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但是吃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在新年里吃年糕是一种传统,人们借用了它发声的谐音,预祝在新的一年里步步升高。早期的年糕是用来祭祀祖先的。过年要吃年糕的习俗是后来逐渐形成的。习惯上的年糕南北不同。 南方以糯米和梗米混合做成白色的年糕。可蒸,炸,切成片炒或煮汤。 北方的年糕用纯糯米做成,可蒸或炸,以甜味为主。北京人喜欢的红枣年糕即为其中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