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聪明的海豚遭遇野蛮的日本玄野近些年由于远离了一波波的爱国主义强化,对日本的整体印象慢慢变好了。但是,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使我彻底抛弃了数年积累的好感,从理性上与普世价值上而不是从民族感情上,无奈地得出如下的结论:日本依然是一个尚待开化的民族。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屠杀海豚的惨烈场面,从而引致日本大批民众与官员的攻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民本人权与民主的体用之辨玄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全面入侵中国,举国上下皆在富国强兵一念,中体西用之说十分盛行。之后基于体用的概念对中西文化在中国未来的定位出现了多种理论。由于对民族前途的焦虑,对两种文化的评判失于平静与准确,百年来对文化诸要素在体用方面的定位混淆以至于成患。辨清这一问题,不但对中国前途关系重大,对世界的协调作用也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5-03 05:40:27)
登徒子好色论玄野
登徒子与宋玉不睦,互斥好色,因逊于文彩,遂成色鬼代言人。然个中曲直,宋玉亦多调侃,无义理之辩,故登徒子好色戏言而已。余好色,尤好有德之色,更乐见美色之德加焉。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评价女人时,首先在德,后为才貌。可悲的是,人对德才貌俱全美色的追求,绝大部分情况下会落入一个自毁悖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志摩。当年他慧眼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找回我们失落的精神命根――重建中华民族天道信仰刍议
作者:刘利华
作者简介:刘利华,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其代表性论文有:必须重新发现的老子,载(加拿大)《文化中国》(中文季刊)2005年第一期)、论建构人类新哲学的视角(载《恒道》第4集,2006年6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殊途同归――论老子哲学与士林哲学中的信仰维度(载《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章子怡与刘芳菲对公众道德的试探
玄野
不久前,章子怡因为救灾捐款账目问题搞得灰头土脸,而刘芳菲因为牵涉王益案件而无法抬头。昔日风光无限的公众人物,一朝事发,变得羞于见人,不能不令人感慨。一时间,冷嘲热讽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欢呼雀跃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更不乏其人。是非曲直,由司法纪检部门认定,但公道自在人心。作为公众的一员,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神灵神迹两隔绝--以基督教的语言问基督徒
玄野
信的本质是什么?是信神迹还是信神?当代一些华人基督徒认为信神的最关键成分就是相信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玛利亚处女生子。这是最大的错误。这些不过是帮助人理解神性为最高意义的阶梯而已。对这两个神迹的承认与否,只是区分是否相信耶稣是神的化身的两类人而已。人可以不知道耶稣的存在,但可以知道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1)
胡赵邓三人合作的时候是中国经济开始起飞,政治逐渐清明,文化逐渐开放的时代。后来,胡死赵禁,除了声色犬马,中国的文化政治哲学宗教都在向地狱发展。民众及官场道德一落千丈。应某些领导者的意志,文革被彻底否定,但是中国领导层的正义道德却没有彻底恢复,而且改革开放前十年的道德重建过程被野蛮地扼杀,颠倒黑白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文革及诸次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一)――纪念张志新就义35周年
○刘利华
公历4月,春回大地,绿满枝头、鲜花竞放、生机盎然。中国古人从天人合一,顺天承运考虑,即使是皇权专制时代,也还是制定出春夏行赏,秋冬行刑的治政规范,一般对死刑犯都在“秋后问斩”。而中国当代两位心貌俱美的圣女张志新(1930-1975年)和林昭(1931-1968年)却都是在正值春天4月被问斩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二)――纪念林昭成仁42周年○刘利华在本文第一部分,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却只是明确地回答了第二问,即张志新和林昭以及与她们作出同样选择的那些中华儿女牺牲的意义何在。而对于第一问,她们以死相祭的是什么?还并未作相应地解答。这第二问,概括地,都可答之以“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奉献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奉献给她深爱着的这片华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论道德与立场--张自忠张灵甫牺牲启示录
玄野
张自忠殉国于抗战,塑民族忠义之魂。日军为之倾服,得其遗体后膜拜敬奉。张灵甫殉职于内争,携最优装备竟至途穷弹尽而亡,成军旅楷模。遗体虽得厚葬,名誉上却作痴愚战犯论,殉职处成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以显示辉煌战果。同为抗日民族英雄,同为马革裹尸,身后声名殊异,发人深省。
凭史抚今,最值得我们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1]
[42]
[43]
[44]
[4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