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与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十二)民国政府与澳大利亚(4)七.中华民国驻澳第七任总领事陈维屏(一九三一年九月—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期间陈维屏于一八七六年出生于北京,其父陈大镛为卫斯理宗(Wesleyans)美以美会(TheMethodistEpiscopalChurch)在华北地区的著名牧师,一九00年六月在布道时为义和团所杀,陈维屏的母亲、十七岁的弟弟和十一岁的妹妹同时遇害。一九一一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十一)民国政府与澳大利亚(3)四.中华民国驻澳第四任总领事吴勤训(代)(一九二八年八月—一九二九年四月)期间吴勤训一八七七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他是法国留学生,在巴黎期间曾帮助法国汉学家、东方学泰斗爱德华·沙畹(édouardChavannes)整理和考释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斯坦因(MarcStein)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在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十)民国政府与澳大利亚(2)三.中华民国驻澳第三任总领事魏子京(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一九二八年八月)期间魏子京是中华民国在澳任职时间最长的总领事。一八八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魏子京是曾宗鉴的同乡,其父魏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舰制造专家,曾任海军部造船总监和福州船政局局长等职。十五岁时,魏子京作为满清船政大臣沈葆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九)民国政府与澳大利亚(1)一.中华民国驻澳首任总领事麦锡祥(代)(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九一四年六月)期间黄荣良是民国从满清继承的留用人员,麦锡祥才是民国任命的首任驻澳领事,尽管是临时代理。一九一三年黄荣良因病两次向北京外交部告假,至六月初获批。由于领事馆官员中无人能够胜任领事之职,外派一时又太仓促,于是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八)保皇会、革命党、清末民初在澳华人的阋墙之争以及余尧寿丑闻一.澳大利亚保皇会一八九八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日本人和英国人等(满清保守派的)境外敌对势力的帮助下,逃亡海外。康、梁以康有为所携的光绪皇帝“密诏”为号召,以保皇、保国、保家、自强御侮等为宗旨,以让光绪“正位”为奋斗目标,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七)满清与澳大利亚政府(2)五.清廷第二任驻澳总领事唐恩桐(一九一0年十月—一九一一年五月)期间清廷第二任驻澳总领事为唐恩桐。他在一九一0年九月底偕翻译和书记等接任视事。唐恩桐是广东香山人,多年担任驻朝鲜的外交官。不知为何,不懂英语的他却被派到了澳大利亚。不足半年后的一九一一年五月,唐恩桐即以水土不服、诸病交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六)满清与澳大利亚政府(1)一.清廷早期争取在澳大利亚建立外交使团的努力清廷于一八五七年分别派出郭嵩焘和陈兰彬出使英美(后者兼管西班牙及秘鲁),一八六一年设立了由洋务派领军人物、咸丰皇帝之弟、恭亲王奕?(即“铁帽子王”)主持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八七七年何如璋出使日本。同时清廷还希望在东南亚和大洋洲也设立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五)淘金热消退后华人的去向以及城市里华洋之间的关系一.淘金热消退后华人的去向帕尔马河流域的淘金热也只持续了几年,到一八八二年后,砂金已经基本淘罄,只剩下一些岩层中的金矿脉还可以开采,大批矿工因无以为继而陆续离开。在繁荣高峰时期人口一度超过二万的淘金中心区的梅顿(Maytown)刚刚审查通过的市镇建设蓝图,因人口骤降至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四)昆士兰的淘金热以及白澳政策的逐步实施一.昆士兰的淘金热淘金热来得快,去得也快。新南威尔士西部的金矿很快就被开采得差不多了。到一八六八年,维多利亚的淘金热也渐渐进入尾声。那时在浅层地表就能找到金子的机会已经很少,必须集资购买机械向深层挖掘了。华人中略有资本的不敢冒这类风险,集资方式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过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澳关系与在澳华人简史(三)华洋矿工在淘金热期间的冲突一.淘金华人的陋习在澳淘金的华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吸食鸦片。据统计,当时在维多利亚的华人聚居区,一度共有八十四家鸦片烟馆(OpiumShop),平均二百二十五人一家,其中巴拉瑞特生意最为兴旺,多达平均五十四人一家。为了满足华人矿工的需求,当地除了大米以外,鸦片是最大宗的进口货。在一八七一—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