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天下最可怜的人就是智慧不够还对哲学感兴趣的人,可偏偏我就是一个这样苦命的人。
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智慧超凡,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应该没有自己不能搞懂的,颇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刚认识几个字就开始看黑格尔,因为《马克思传》里总提到这个人的名字,所以就非要把他的书找来一看不可,总觉得马克思知道的我也应该知道。可真的捧上那个大部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西瓜皮和西瓜一样是夏季清暑菜肴。西瓜皮有清凉解热之功效,夏天吃完西瓜别把皮扔了。用刀把外皮削净,然后将带红肉的内瓤全部去除。改刀,切成薄片。炒西瓜皮要多放点油,而且要多炒一会,否则西瓜皮会很哏。盐和豉油要最后放,放完后翻炒几下即可出国。看我炒完的样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比较厌烦那种下半身写作的“作家”或写手,不论男女。到不是本人清高,而是觉得这些人总是利用人类的窥阴癖来搞吸引眼球的小动作,有点小家子气。有时好象文章立意并不在下半身,但津津乐道于此话题怎么说也让人有哗众之嫌。
近闻国内有一猛男专门以下半身语言写作,其语言之荤黄,另女性读者闻风丧胆,避之惟恐不及。此“作家”以猛男自居,经常吹嘘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金笔的文章让我想起很多事,也有很多话要说,不吐不快。
乐善好施本来是咱中国人的美德之一,古时就有孟尝君食客三千的故事。可是到了现代,这个美德逐渐地转到西方人的身上,让我们最讲究脸面的中国人深感脸上无光。
其实,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也不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家。那个时候的美国,贫富悬殊不亚于今日之中国,底层的工人和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6-21 20:29:33)

看桃叶的文章总让我有一种自己智慧不够的感觉。只言片语中,总是有发人深省的道理。她的文笔散淡且很随意,然而这随意的境界又有几人能达到?
智慧不是来自于书本,书本能给我们的只是知识。看桃叶的文章,感觉她读过的书已经融进她的血液里,字里行间,不经意间即将一种深沉的文化传达出来。这是一种智慧,不只是来自于读书,更多的是来自于思考和悟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6-20 13:04:39)
要说下乡插队时接受了贫下中农的什么再教育的话,那就是性教育。在性禁忌的年代,学校和社会都是谈性色变,避之惟恐不及,惟有农民用他们朴实而粗俗的语言为我们这些懵懂的青年在广阔天地补上了性启蒙的大课。农村的很多歇后语基本都离不开性主题,什么四大喜、四大累、四大红、四大绿的都离不开性。在那个单调乏味的时代,性话题是唯一能给他们带来乐趣的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6-06-16 13:25:35)
烹调的乐趣在于能花样翻新地试验新菜。自从我爱上烹调这个事之后,平时虽然并不怎么做,但每年的春节我总要推出几个新菜。文革过后的一年春节,沈阳的肉和油都开始充足供应了,我们全家都高兴,尤其老爸更是高兴,肚子多年受委屈,这回终于可以猪肉粉条管够造了。为了给节日的家里增加点乐趣,我买了本菜谱琢磨年夜饭的菜。看到有一个叫吐司的西式菜,做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6-15 07:56:33)
烹调不仅有乐趣而且还是一个很有挑战性和需要智慧的事。
一次去苏黎世看国家教委组织的春节慰问演出,刚到剧场,同学小马就笑咪咪地迎过来对我说:“今天看完演出你不能回去啊。”“还有活动啊?”我问。他嘿嘿笑着说:“给你个显示厨艺的机会,周日在这做顿饭。”没有多想,我就答应说:“没问题。”以为是又有新朋友在一起聚会呢。看完演出后,小马让我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6-06-13 17:50:07)
青年点里的鸡越来越少,引起带队干部裴老师的重视。他拿起做学问的精神开始调查到底是谁做的案。裴老师是大学教师,戴付近视眼镜,虽然人有点迂腐,但做事情认真仔细,很有责任心。他刚到青年点的时候就张罗建沼气坑,说要让每个房间冬天能用沼气取暖,以防冬天取暖时失火和煤气中毒。好心好意好想法,可就是没人积极响应,勉强大坑挖完了,往里挑大粪的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6-06-12 09:07:18)

(一)
刚到瑞士留学那会,和三个瑞士学生住在一起。看他们每次做饭的时候总是拿着书本,看一眼,弄一下,又称又量,鼓鼓捣捣,觉得十分好笑。心想:哪有做饭这么做法的,那做饭的乐趣岂不全没了吗?
每次我做饭的时候,那哥几个轮流过来或抻着脖子看或拱着鼻子嗅。有时让他们尝尝,个个说:好吃好吃。没过几天,叫约克的小伙子过来和我说,咱们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56]
[57]
[58]
[59]
[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