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4-03-28 08:18:59)
抑郁症 事情过去已经三个多月了,每每想起,心底悲凉。 去年年底,还有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星期二下午,BB工作群里有消息,来自人力资源部,说Q死了,因为“意外”,时间是星期一晚上。 关于Q的故事,并不多。有一件我印象深刻。前年,也是临近圣诞,同事聚会,喝了几杯。晚间回家路上,被流浪汉推了一下。Q伸出拳头,全力砸去。流浪汉毫发无损,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3-23 11:22:30)

裸体自画像的预示 1906年,画家PaulaModersohn-Becker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中的她,裸体、怀有身孕。这是艺术史上第一幅孕妇裸体自画像。其实那时的Paula,并没有怀孕,她画了想象中怀孕的自己。下一年,画家怀孕了,却死于难产。 autoportraitPaulaModersohn-Becker1906
2022年3月,画家NathanaëlleHerbelin开始酝酿“沐浴”。苦于没有合适的模特,画家只好以自己的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3-17 12:47:33)

除了白还是白——一白成名 塞纳河涨水了,左岸右岸相距遥远了起来。今天有点早春雨绵绵的味道。我们在岸边散步,bateaux-mouches上的游客在暗淡的天色里朝着岸边的人们招手,热情的如八月盛夏。 走过concorde桥,我们来到了橘园(Orangerie),那儿正在展出美国画家RobertRyman的作品。 Kandinsky看了Monet的“草堆”(lesmeule,find’étéàGiverny,[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03-12 09:51:00)

巴塞罗那:男人们箭一般的目光 世界于我,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也没有一定要见的人。旅行只是让我暂时脱离庸常生活的轨道,把别处当作短暂的游乐场、观景台。但去一个地方还是要有理由的。为了我的登陆欧洲纪念日,我想去地中海边呆一星期,最好是国外。符合条件的首选之地就是巴塞罗那。 1小时15分钟,对很多巴黎人来说也许还无法完成家与公司的通勤,飞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4-02-20 07:09:33)
美人的时间表
Nora是那年我在翻译学校的同学,也算朋友。那所学校在欧洲很有些名气,想做法语翻译的都会向往它。这个名气我进去之前就知道,等我真正成为那里的学生后,我反倒不明白它到底有什么了不起了。最后,就我所知的,我归结为:历届总统的中文翻译都打那来,连同联合国机构那一批批优秀的同声传译的缘故。
据说是很难考的。我有朋友在Sorbonne学了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24-02-18 06:11:55)

一只波斯首饰盒 如果不是OrhanPamuk,这只盒子可能就在我的杂物间不知所终了。 几年前,偶然读到帕慕克的小说“Monnomestrouge”(我的名字是红),非常喜欢。那种气质让我忆起了这只盒子,一只波斯风格的首饰盒。随着记忆浮现的还有那个人和那些时间的碎片。 来法国的第三年,我回医学院读公共卫生硕士。小班上课,20来人,同学们不是医生就是医学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4-02-16 06:44:15)

福自仁德来 福自仁德来,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书架上一个小摆设上面的话。这个小摆设让我想起一个人,很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那年我初来法国,在法语联盟(alliancesfrançaises)学法语。课间休息时,在学校的走廊上,小天井里,陆陆续续地认识了几个讲中文的同学,其中就有她,来自香港,名字叫作Stella。她和我,还有一个福建女孩,再后来Jenny加入了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02-11 06:43:59)

和亿万富翁一起过年
亿万富翁常来欧洲,但春节在巴黎还是头一次,于是朋友们以他为由一起过了个年。招待亿万富翁,当然家宴为上。各家带上细心烹饪好的年菜,守岁迎春。
亿万富翁其实就是以前的同学。20多年前财大大地大了,气却并没有粗起来,所以和同学朋友还是正常来往。只要来巴黎,大家就会见一见。
论财富,若是在西方,他当属金字塔顶端。人说&l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繁花»—王家卫镜头下的“光辉岁月”
华语电影导演,称得上大师的,我以为除了李安,就是杨德昌、侯孝贤和王家卫。只拍电影的王导,第一次拍电视剧,用的也是电影镜头语言。王导独特的镜头感让这部电视剧从始至终光彩夺目。
我第一次去上海是90年代中期。印象中的上海与当时别的城市没什么两样,都是灰扑扑的。灰,是我记忆中90年代的上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11-17 08:50:45)

我们俩 这是一部中文电影,讲的是一个独居老人和她的年轻租客的故事,时间背景是新世纪初。北京胡同小屋住90多岁的老太太,小院有个碎砖头搭建、四面漏风的小屋,用老太太的话说“本来要做厨房的”,租给了想“寻个好地段”又没有多少钱的戏剧学院女孩。没有故事情节,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琐碎的房东租客小矛盾小冲突中我们看到了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