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青藤大学家长微信群号召父母为大学捐款说起

打印 (被阅读 次)

这两天孩子大学搞捐款活动, 家长微信群里几位领头人搞起捐款接龙。一天下来,两百多条微信接龙刷屏,极为热闹。细思起来,我觉得这种做法很是不妥。希望群里的领头人能够听听不同声音。之所以以博客发出,也是希望这个话题有更多人关注并思考,也算是众多如何使华人更有影响力的话题之一吧。

第一,微信群里搞实名报名捐款是否合适,应该是大家讨论并得到共识的事情。捐款应该是每个人自觉自愿自选的,不是人人有能力或者有意愿为此大学捐款。如此实名接龙,就会把不参与者显露出来,这不是公平之举,严重了说,是有碍隐私。

第二,群里领头人之一提到,学校“捐款统计有问题,总是说华人家长捐款不够积极”,为此而要主动向“校长”提供一份名单,白纸黑字的,我觉得华人自己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受人”审判”的坐席上。首先,如果上面说法不对,对华人不公,我们华人应该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校方提供数据来支持上面的说法,而不是以提供一份捐赠人名单来洗清。这个做法的好坏还能更为明显吗?如果是为了华人整体,请不要以此行为来显露那些因为自己的原因不能参与的同胞甚至他们的孩子;如果你的捐赠是无私奉献,请不要以此来彰显,想一想,虽然你的名字出现在接龙名单里,你似乎也是群里大众之一,面子好像有了,你也和群了,可是你在给出你的名字的同时,你已经主动给出了你的隐私权,你的捐款数也可能受到比较。然后,如果上面校方说法是正确的,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校方对华人的又一种歧视。相信有不少华人父母在经历了孩子大学入学的过程里,都知道入学名校对华人孩子是多么不易!如果父母不是“金主”,孩子们所要承受的压力来获取录取的可能性是很多以特殊类群身分入学的孩子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理压力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导致很不健康的后果,而且可能是长期的。同时,大部分华人又是职场上的专业人士,工资收入使得他们的孩子没有任何经济资助,只能是全额学费。相信华人在全学费上学的孩子里的比例远大于学生种族中的比例。难道学费的收入不是学校收入的参数之一吗?最后,家长为学校捐款真的不能作为判断华人捐款的参数。为学校捐款的重要群体应该是校友。学校教育成功的体现之一就应该是校友与母校的感情和回报。而因为华人历史短,到了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看出华裔是否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表现。

第三,应该说华人捐款不是一个很普遍的习惯和行为,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一锤子定论的。大部分在社会上或者职业上有一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华人应该还是第一代移民,这群人(包括我自己)没有根基,有孩子要抚养成人,还要为自己退休做打算。少数的我们成为某行业的翘楚,经济更为殷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才会腾出来资源帮助别人;第一代华人移民本来成长的旧环境里就缺乏“给”的意识,更多的是为未来节省做打算。这种情况只能给以时间和鼓励来改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能敢于面对这样的事实,尽力而为,把有限的资源用到自己想帮助的群体或者目标上,不要跟风,人云亦云,同时华人群体里如果能互相支持共勉,我们未来会成为让人尊重有更大社会影响力的群体!

haochigu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很赞同????
haochigui 发表评论于
组织捐款,都会得罪人,好可怕????
山里人家168 发表评论于
知道南加州一第一代移民经营企业成功后向南加母校捐款几千万刀,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会越来越多。早期留学生特别是从国内来的大多没什么钱,有的甚至来美时口袋里只有几十刀。上次看到一网友提到有许多华人捐款给哈佛大学。
笑薇. 发表评论于
捐款从来都是实名的吧?愿意捐,就捐,不愿意,也没人强迫,不愿意的没有道理阻止捐款人用实名。人家的权利。在美国,一个建筑是捐款,捐款者的名字在上边,连公园中的椅子,也刻着捐款人的名字。是的,公布捐款人是为了鼓励人们捐款,一种极为正面的社会风气。
cys254 发表评论于
我只给我自己毕业的大学捐款,孩子上的大学由他们挣钱后自己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