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联合国项目助理的那些事

泛舟,或河流湍急,搏击而上,或风平浪静,恬然驶之,然无论如何,笑谈是不可或缺的,不亦乐乎?
打印 (被阅读 次)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氛围有了根本的变化, 改革开放成了整个社会的主旋律,尤其在知识界,思想开放,向西方学习的气氛十分活跃. 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我所在的科研机构,通过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援助项目,对我国电厂固体废料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我作为这一项目组的一员,有幸被选派为该联合国项目的助理,协助管理项目有关事宜,从而对联合国组织及其项目的运作有了不少认识. 成了我人生简历中的一个亮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最有钱的机构,那时主要经费来自于美国.我们项目第一期由该署援助九十万美元,后又追加九十万美元作为第二期援款. 联合国方面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负责管理执行;中国方面,有我们研究机构连同地方外经贸委一同管理执行. 虽然以前我也参加过国内类似的协作项目, 但和联合国工发组织一同管理执行科研项目是第一次,使我真正看到了管理和执行的有序和高效, 和那时国内内部项目有着很大的区别.
联合国工发组织管理这项目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士,我到北京三里屯联合国办事处见面后才知道她原先是中国对外经贸部的一位专员,很有风度,说话办事很有气势,也很快捷,也许在联合国做久了, 行事风格和当时的中国官员非常不同,没有官腔,不来套话,直来直往,干脆利落,效率极高. 后来才知道,她一人在高峰时要管理近一百个类似的联合国项目,所以,也没有闲功夫跟你打官腔,讲套话了. 我们见面认识后,她说以后没有特殊的需要,没必要来北京,电话联系或电传联系就可以了.当我们意欲请她出去吃午餐时,她一口谢绝了,说她中午从来就是自带午餐,边吃边工作的. 我们见面很简短, 快速地过了一下项目计划,谈了项目执行中各自的职责范围,并重点介绍了这类项目我方需多加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对她佩服的地方是该简捷的地方一笔带过,但该让我们注意的地方却又十分详尽,有抽象,有具体,跟她讨论后,我们对项目的执行和进展有了充分的认识. 然后,她又带我们去见了她的上司,是联合国工发组织驻华代表. 这位先生高个,带副眼睛,是位荷兰人,据说原先是荷兰的一位注册工程师,后来也是通过参加联合国项目,改行当了联合国管理官员的. 他当时已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在华的第一把手, 但和我们交往一点架子都没有,起身和我们一一握手后,叫我们坐下,然后对我们说他们工发组织是受联合国开发署委托来管理项目的,所以,我们有任何事情都可跟他们联系,帮助我们执行好项目是他们的份内职责.完全是一派为你服务的姿态.
他们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根据项目计划和经费安排,我们要挑选进口最先进的研究测试仪器设备,要组团出国考察, 要请有关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和指导科研,还要选派我们科研人员去国外培训,这在当时刚开放不久的情形下,要联系上国外这方面最先进,最前沿的机构,设备和人才是不容易的, 可以说联合国工发组织给了我们随叫随到的及时帮助和指导. 在设备引进过程中,由于中国开放不久,对全球供应商还欠了解, 我们发函给联合国工发组织, 请他们给于帮助.他们二话没说,很快回复,让我们列出引进设备的单子,然后,由他们进行全球搜索,找到最佳的供应商进行招标. 因为由联合国这么大的机构招标,各大供应商非常重视,认真对待,结果,我们项目以最合理的价格成功引进了该领域最先进的设备. 在选定考察地点单位,邀请外国专家和派送培训等方面,同样得到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大力帮助.
在这一领域,美国当时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我有幸参加了项目的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中,我们去了东部的纽约,华盛顿, 中部的芝加哥和西部的旧金山等地,参观了当地的有关科研机构, 大学和应用有关技术的前沿公司,所到之处,总感到他们对我们的来访,有着真诚的友好,对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跟我们介绍, 让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工厂车间,我们可以拍照,可以记录,也获得了不少有关资料. 在我们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坐落在西部旧金山附近的美国国家电力研究院(EPRI).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30 刚出头的年轻工程师, 交谈后才得知他是加州伯克莱大学的毕业生, 28岁开始就当上了掌控两千多万美元的科研经费和数十个有关科研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覆盖全美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用中国话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顶头上司(大老板). 一个才28岁的年轻工程师就成了这么权威的科研大老板, 我们真是头次见到,当时心里就想,这也许就是美国体制的优势吧. 他在接待我们时,也体现了办事的高效,他让我们坐在小型会议室后,向我们大概介绍了美国电力研究院的概况,他管理的科研项目和那天安排的计划,然后,他就离去处理他一天的事务.让我们像接力赛一样,一站一站参观和研讨下去. 到中午时,他又来和我们一起在研究院餐厅共进午餐,并边吃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其坦诚和高效可见一斑.
在美国电力研究院,和其他单位一样,各个参观和研讨点都非常开放,有问必答,需要时,也毫不吝啬地给我们有关资料,这种开放的程度使我们感到惊喜,毕竟我们刚刚开放,他们便乐于以真诚和热情来拥抱我们. 这是我们在这次考察中真切感受到的美方科研人员的坦诚和友谊. 在以后与所聘请的专家交流中,在我们派遣的培训人员的合作科研中,这种开放的技术交流和坦诚相见的友谊体现的更为具体. 可以说,我们的项目是中美科技人员良性互动的一个范例. 在数年以后的项目评估中,我们的项目被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有成效的项目之一, 促使我国当地电厂固体废料的利用率有了长足的提升,项目结束时,其利用率与美国可相提并论了. 而美国专家们都为我们而倍感高兴,他们为自己在这其中也有奉献而感到自豪.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那个驻华代表的秘书是我朋友,当初俺进UNDP也是如趟百货公司
唐西 发表评论于
老兄,人家看你那书生气,就让着你吧。
在美国某处参加一个中外合资剪彩典礼,人家有专门的公关”美女”挡路,不让我乱走,胡瞄的呀。山姆的女儿还别说,金发大块头,满脸堆出最灿烂的微笑,就像一个挡拦板的,挡你没话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