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 五芳斋 & 包粽子

看现在 忆过去 想写就写写
打印 (被阅读 次)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总是喜欢看外婆包粽子,把菜场买来清香的芦苇叶放在面盆里浸泡,同时也泡上糯米。我们家总是有三种式样,红豆,红枣或蜜枣,还有肉粽。那个年代都是计划供应,大部分的人家也就是在端午节能吃上粽子,所以每到过节时,小孩子都很高兴得不得了,不仅是吃粽子,还能吃到诱人的油光亮亮咸鸭蛋,小女孩们都会用玻璃丝或丝线编织成鸭蛋大小的网带,网带的收口处用粗线穿起,把熟鸭蛋装进网袋,套在脖子上,像个大坠子。还会把老蚕豆用洗干净的缝被针和棉线一颗一颗地穿起来,打个结,五香粉加盐煮熟后挂在脖子上,像一串佛珠,然后拽一颗,吃一颗,塞进嘴里无比糯香。那是童年中非常欢乐的时光。( 网图) 

 

 

    七十年代初,随家人下放江北农村。生产队的沟塘边都是芦苇,端午时节我就负责采摘芦叶,小心翼翼地沿着塘边慢慢地下到底部,踮着脚把大的完整的芦叶一片片地摘下,放在面盆里,一叶一叶地洗干净。浸泡在冷水中。外婆仍然是负责包粽子,那清香的粽叶味飘满了小茅屋。不过那时一点都没有想学的念头。反正每年外婆都包下来了。所以至今也没学会。

   不过,细细高高成片的芦苇丛 伴着顶部淡米色的芦花随风摇曳的印象可是牢牢地记入了脑海。那时也是样板戏的年代,沙家浜 - 芦荡火种,更加深了对芦苇的印象。

   几年前去浙江祖籍时,亲友们邀请一起去五芳斋粽子店吃粽子。

   嘉兴有史以来就是富庶之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驰名中华的“五芳斋”,是嘉兴的粽子品牌。“一品嘉兴粽,首推五芳斋”,嘉兴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自1921年创立开始,五芳斋粽子诞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五芳斋世传的独门配方可上溯至明代,加上老师傅们一代代的传承,才产出糯而不烂、咸甜适中的传统美味。

    还插一话题,都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的,但是早在屈原之前,钱塘江边的百姓就已经有大规模的祭祀伍子胥的活动,伍子胥死于屈原两百多年前,也是五月初五被夫差抛尸投入钱塘江的。所以当地有人认为,端午节也是为了紀念伍子胥的。“五月五,迎 伍君”,迎回的就是涛神伍子胥,而龙舟竞渡的民俗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传下来的。

  嘉兴市里的天下第一粽五芳斋粽子店。

 

 大店门口的雕塑还原二十世纪初的卖棕郎。

  五芳斋店内宽敞,整洁,各式的粽子和早点琳琅满目。

  早餐可为丰盛。

  西塘古镇的五芳斋粽子店。

   海外超市里冷冻的五芳斋粽子,每年都会去买。只有红豆,蜜枣味。比起嘉兴新鲜,多样的粽子还是逊色很多。

   几年前曾心血来潮,想试着学包粽子,买来了超市的粽叶,确实是一点不会也没人教,更没有当今如此多的视频。不过想想这些年自己不也是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包子,花卷,发糕,八宝饭,酒酿都统统学会了吗?

    因为从未实践过,竭力回想着外婆包粽子的情景,对折窝成尖角状,装米,合上,扎线,应该不会太难吧。但是一旦动手,并非容易,形状丑陋倒就算了,根本的错误就是漏米和线绳扎不紧,煮锅内满是漏出的米,与其说是煮粽子,倒不如是煮了锅烂稀饭。后来又试了一次,仍然如此,不得不放弃。

   几周前无意在散步时,突然在家门口的泄水沟里发现了一片很像过去见过的芦叶。仔细辨认,确定是芦苇,至少是属于芦苇属类的。

   在整理橱柜时又看到了保存几年还没扔掉干巴巴的粽叶,想扔进垃圾袋的一瞬间突然又灵机一动,心中又开始发狂,弃之之前何不再试一次?或许叶子还能有用。

  这可不是我们先前的芦苇叶,称为箬竹叶,与芦苇叶相比宽而短。

  泡了一夜的叶子居然还是完整无缺,一点没破碎,还显现出绿色,比干叶亮丽多了。

  看了视频,泡了米。心中也有了点数,如果不行大不了就去做酒酿。

    知道了以前的错误是粽叶没盖严和绳子没扎紧,所以关键就是是不让米露出来,感觉不错,就是形象丑陋不入眼。

   煮好后开锅,居然没有一粒米漏出,终于有了进步,顿时也有了些成就感,终于能吃到肚了。

  明年继续努力,争取有点“颜值”。

llm555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okemama' 的评论 : 我也是年年买五芳斋的粽子。
llm555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也谢谢鼓励,明年会包的更好。
pokemama 发表评论于
谢谢五芳斋的碱水粽,我有幸在美国年年吃得到!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自己包的粽子最好吃!包得很好了,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