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人类简史》

打印 (被阅读 次)

(零)

这本书是我近几年来读过的信息量最大的一本书,里面有很多的观点都在我的常识之外。这篇读书笔记,有些,特别是一开始读时,是我自己的想法,相当于和作者聊天。但随着往后读,更多的是记录一下作者的观点,所谓的生吞活剥,要对话还需要假以时日沉积思考。

(一)

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我更喜欢的想象是,根据人类胚胎的成长,宇宙或许是从一个胚胎分裂发展而来的。胚胎早期的形成,分裂和发展和大爆炸观察起来应该很像。这符合中国阴阳理论。但是一生二,还是起于二?从多元化的角度看,一生二是分裂或者复制,不太合理。除非分裂之后有突变。

大爆炸,其原始位置在哪里?当然,提“原始位置”就是一个比较荒谬的问题,因为在宇宙产生之前,宇宙的时空是不存在的。但是就像我们喜欢探究万物的终极源头,并创造出一个终极神一样,问“原始位置”也是一个合理的问题。

为什么会大爆炸?

关于扩张,一个合理的想象是在四维球面上的展开。

关于无,需要分开定义。有一种无,叫绝对的无,就是没有任何我们人类所能想象的物质/能量。

另外一种是特定的无,比如某一个人诞生之前就是无。

根据古希腊哲学(我赞同),绝对的无不能产生有。所以宇宙产生前是有物质和能量的。相比于大爆炸时所有的能量浓缩在一个奇点这种观点,更容易想象的是在宇宙奇点/泡泡外面有能量输入,就像人体里的细胞,其实是有能量进入的。物理学界的暗物质,是不是就是这种能量?所以,宇宙是不是一个开放系统?

(二)

我们能理解的生命(包括某种智能生物,类似于神仙那种)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应该是随机导致,而不是精心设计的。因为即使有个神在宇宙之外,他的scale也大到人类无法想象的程度,就像一个人和人体内的细胞。人体内的细胞,或许能“感知”人,但是人根本无法照顾到体内的某一个细胞。所以我是不太相信所谓的祈祷神就会听见之类的。神无处不在倒是容易理解。对于人体内的细胞,人显然是无处不在的,但我们毫无办法去倾听某个细胞的声音(或祈祷)。

(三)

谈到Gossip是维系一个小社会的必要手段,这个观点蛮有意思,对我来说很新颖。这么看来,gossip基本就是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语言之中。

人类是如何突破150这个门槛的?书里说到是因为虚构,就是宗教一类的东西。很有可能。更进一步,我觉得主要还是出于功利:两个部落打架,人多的有优势,大多情况下会赢。所以需要扩张部落。如何维持大数量的部落,宗教就成为了一种工具。就是说,最初的出发点在于扩张部落,而不是宗教凭空而生。这并不是说作者不对,只是对宗教这些虚构性的“东西”的产生做一些功用性的解释。

(四)

书里说道早期的foragers生活过得比后来的农民要好。他们的食物来源比较丰富,营养种类多,而中国农民一日三餐就是米饭。

那为什么他们不维持这样的生活呢?作者认为是为了更多复制他们的DNA。

(五)

说到智人到处扩张,然后消灭了绝大多数大型动物。其它HOMO怎么消失的不清楚,但是大型动物是被智人干掉的有足够证据。

(六)

这是一个新奇的观点:不是人domesticated麦子稻子,而是相反。拉丁文Domus 的意思是 house,就是说,是麦子稻子把人关进了房子,而不是相反。以前看到过一篇《读书》里的文章,介绍一本书,有类似的观点:是土豆选择了人类,而不是人类选择了土豆。

这本书描写foragers和farmers的区别很新奇和有趣。比如作者谈到foragers营养比较均衡,而且来源丰富。主要是因为当时人口数量还不大。

他提到了农业化养活了更多人。但我觉得还有一点,在农业社会,老年人和少年都能参与劳动,而对foragers来说,老年人的贡献就很少了。打猎肯定不行了,或许可以做工具,看孩子,摘果子也不太行吧。但在农业社会,看园子总可以吧。所以从后面的“人性”角度看,农业化,定居化,从人道主义来看是进步的,因为作者也谈到了foragers有时候会处死对整个部落不利的老年人。

So the evolutionary success of a species is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copies of its DNA.

This is the ess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the ability to keep more people alive under worse conditions.

我觉得至少农耕社会的人寿命要长了吧?作者是不是把foragers’ lives描写得太理想化了。

作者谈到各种原因导致小麦的发展。冰川期结束,雨水多了,智人烧山,烧掉了树丛,土地让位给麦子,智人吃麦子,麦子到处遗漏,就有更多麦子生长,智人从几个星期,慢慢就在某地(一般靠近水源丰富的地方)定居。

The pursuit of an easier life resulted in much hardship, by working harder. It happens now too. 但是努力工作,社会不就是这么进步的吗?当然,我们也可以问,什么是进步。

One of history’s few iron laws is that luxuries tend to become necessities and to spawn new obligations.

这段关于农业社会的描述,喻古讽今,写得实实在在而妙趣横生。

Göbekli Tepe这一节谈到,智人的定居和农业化,有可能是为了宗教原因,造某些大型建筑,需要很多人,于是只能吃麦子。就是说,集聚是因为祭祀,而不是由集聚而渐渐产生类似于现在教堂庙宇一类的建筑。所以农业化有可能是宗教原因,而不是智人发现种麦子比打猎更好,就是说,农业化是果,而不是因。

(七)

独立宣言的生物版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evolved differently, that they are born with certain mut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pleasure.

(八)

谈到印度种姓制度。我有些看法。

由于缺乏一些有力的神,中国人自有记载以来,人的平等思想似乎比较普遍。春秋战国里没有特别谈到阶级(?)。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达到了一定规模,说明王侯将相并不是天生的这种观点显然有很大市场(所以可以反推到春秋战国,阶级区分并没有和宗教挂钩,不然不可能凭空产生这种观点)。

所以说,对于平等的观念,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印度是长时间的种姓制度,美国对奴隶的平等观念直到20世纪才逐步消除。

再想到由宗教结合的社会,肯定相对比较稳固。当然有各个宗教之间的战争。这种稳固,是不是也容易导致迅速坍塌?(当然宗教还存留。)

而中国久分必合合久必分,残酷了点,但是不是有可能是一种相对比较健康的社会发展?就像人要发发烧之类的?

(九)

讲到男女为什么不平等。作者给出了三个普通的论点并加以驳斥,其一,由于生物上差异性,男性比女性强壮。但作者辩论,首先男性阶层里也不是力量大的男性掌权,其次,女性在韧性,耐力方面更有优势。所以生物上的差异并不必然导致男性占主导。其二,男性更有攻击性,但同样,作者争辩,男性里面掌权的也并不是那些易冲动的更具攻击性的男性,恰恰相反,掌权的却是能沟通能团结一批人的本身并不见得很强壮的男性。其三,女性有怀孕期,但作者也争辩,为什么女女之间不相互帮助,而非要让男性在她们怀孕期间给予帮助,乃至于她们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能力?

既然这些解释都不成立,又为什么女性在低阶层是一个历史上普遍的现象(应该是在母系社会和之后)?作者说他也不知道。

我之前想当然男性比女性强壮,还有女性怀孕期,月经这些自然现象阻碍了她们在社会上成就,但这位作者给出了一些质疑,显然我们需要更合理的解释。

我觉得作者的反驳有一定道理,但再反驳应该也可以。比如,在打仗方面,显然怀了孕的女性不合适上前线,打仗的时间又没得挑选。在有历史记载前,我们可以猜测一般是打仗时立了军功的将军成为首领。文人掌权是后期的事情。至于女性为什么不在女性之间寻求帮助,一旦产生家庭这个概念,女性就不太好寻求外面的帮助了。

(十)

第三部分讲到平等和自由的矛盾,主要是,如果放任自由,有钱有势的人就会有更多自由,不平等会拉大,要平等,那么只能约束一部分人的自由。说狄更斯的小说注重自由,Solzhenitsyn的小说讲的是共产国家因为注重平等,导致残酷的独裁。说现代美国的民主党注重平等,而共和党更注重自由。

作者认为这是健康的矛盾。

我正在考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一点,就是自由的思想。看到此书,我觉得我心目中的自由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没想到鼓吹自由有可能导致不平等,所以要修正。还有,我想象的自由着重在自由思想,自由按天性发展上。

还有,作者这个描述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一直强调的是世界大同,离现代的平等观念有距离,但离自由就更远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自由,就是卢梭式的,自由地把自己完全交给某个社会。如同宗教,自愿献给上帝,并在上帝的怀抱里享受被独裁的自在。

我比较排斥这样的自由观,而喜欢更个体化的自由。

(十一)

讲到历史有没有方向?作者认为有,虽然文化也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总方向是合。

讲到钱的流通和股票市场的涨跌,我觉得作者简单化了。钱并不仅仅是“我信任它是因为你信任它”,最初的钱必须有一定的实物作为支撑,即使现在,信用本身并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相互信任,比如信用卡公司不会凭空就信任某人而发给信用卡一样,某人必须先建立信用,而这个信用是有一定的资金(现在或未来)来支撑的。股票涨跌也是如此。当然,发疯的时候肯定有,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可依据的东西。

现在比较流行的电子币,倒真是相互信任的结果,没有什么实物作为支撑。能不能成气候还有待观察。

说钱是人类容忍度最高的东西。

(十一)

谈到一神教里也充满了二元论,多神教,animist,等等。象基督教里的魔鬼,地狱等等就是二元论里的玩意儿。说这些合一论才可能是世界宗教。

(十二)

讲到释迦摩尼如何解决各种苦寂:These practices train the mind to focus all its attention on the question, ‘What am I experiencing now?’ rather than on ‘What would I rather be experiencing?’

这和我之前的理解有点不一样。佛教讲空,此刻experiencing的无非也是一个空相,既如此,为什么要问“我现在正在经历什么”这样的问题?

说nirvana (the literal meaning of which is ‘extinguishing the fire’)。我之前的理解涅磐,有重生的意思。作者的理解没有重生的意思。或者必须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个重生,就是把重生和灭寂等同起来。

从这里可以理解轮回产生的原因。因为如果我们一般理解灭寂就是死亡的话,那不是太容易了吗?但灭寂这个状态显然不能这样容易就得到啊,所以必须提出死亡并不是灭寂,不是最终,所以必须有死亡后的存在。

(十三)

讲到现代的自由主义,按作者的说法,和共产主义一样,其实也算一种宗教。作者对宗教的定义是Religion is a system of human norms and values that is founded on belief in a superhuman order.

这就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自由是好的,但是为什么?我前一段时间已经确认中国需要引进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由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但是凭什么?如果像美国的独立宣言一样,把这些说成是上帝的意思,那这个引进的根源就有点问题了。

(十四)

谈到Humanism is a belief that Homo sapiens has a unique and sacred nature, which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e of all other animals and of all other phenomena.

然后紧接着就谈到会有人不同意这个定义,的确这个定义和我理解的不一样。根据作者,有三种对humanity解释,就像基督教里有各种派别争论什么是神一样:liberal humanism,就是追求人权的一批(在讲到这一段时,谈到西方古代对杀人犯折磨,处以死刑,而且公开行刑是因为那时候的人认为杀人犯违背了宇宙秩序,只有折磨,公开行刑才能让这个秩序恢复。这个和中国以牙还牙不是一个路子。而现在给罪犯以人道待遇,居然也出于这个目的,就是恢复宇宙的人道秩序。);socialist humanism,和前者注重个体不一样,这拨人注重人的社会意义,乃至整个人类。他们更注重平等。这两者都是单一神教的产物,而第三种,revolutionary humanism,其代表居然是纳粹。

谈到liberal humanism其实并不符合近代的科学发现,比如人很多举动完全有荷尔蒙等决定,而不是没办法实证的soul。作者问:how long can we maintain the wall separating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认为现在的政法学界有意把生物学排斥在外。

(十五)

居然说文化是一种意识寄生虫(memetics/postmodernism/game theory-arms race)。说历史动力从来就不是来直接提升humanity。

作者认为历史从来不关心个人的幸福。但是文化不是人产生的吗?不是人的选择吗?当然,这里“人”是指一个群体。这不就绕到“个人和社会”“自由和依附”这些辩证问题了吗?

讲到科学革命,说15世纪科学在某半岛(意大利?)产生,并说这个地方之前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这让我更加确信,知识必须碰撞才能突变。这大概能解释世界科学的发展规律。比如,西方的数学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1890BC)已经比较发达了(当然是原始数学),但之后没有继续发展出现代数学。而是到了300BC,希腊人学了这些,产生了所谓的数学黄金时代。然后中世纪,数学也没有接着如此辉煌地发展,而是沉寂了一千年,到了15世纪,又从意大利来了一次革命。五百年后在美洲大陆,计算机的出现又导致了科学的大发展。(但是数学,除了混沌理论,好像没有其他突破。)

这么看来,中国还是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科学文化中心。但是中国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虚心学习;第二,解放思想。

作者对历史的看法以偶然性为主,他讲到历史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只不过其它可能性没有被实现。他认为,很容易想象历史发展完全绕过科学革命,就像绕过基督教,没有罗马帝国,甚至没有金币。

这是很奇怪的,因为我觉得历史学家都会试图去找历史中某些规律,就是必然性的东西。但显然这个作者不持这种观点。我觉得历史绕过基督教,绕过罗马帝国,这都可能,(很显然这些都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产生),但是绕过金币大概不可能。作为物物交换的替代货币,金币有其特殊性。当然中国历史上银币用得更多,但是金币同样是硬通货。所以历史应该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这么说比较无趣,但应该可以证明。

(十六)

作者花了相当篇幅讲科学革命,最近五百年的历史,有很多想法在里面。

先谈到1000AD到1500AD没啥变化,后五百年变化巨大。然后给出最近五百年发生的一些数据:人口增长14倍,创造财富240倍,能源消耗115倍。

说1500AD之前,政府或富人投资教育和研究目的是保持现有能力,而不是去得到新能力,为他们的统治提供证据唱赞歌,而不是去发现新药物,新武器,或刺激新经济发展。

这难道不顺便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为什么中国没产生现代科学”这个问题?

1500AD之后人们看到了投资科学能大大提升人类的能力。作者显然无意中给出了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正确的,他列举了多种政府参与的投资,如登月计划,核物理研究,核电站,等等。

联想到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其中一个冲突就是美国认为中国是举国体制,所以对美国公司不公平。但,历史不就是这么发展的吗?在最初阶段,不是确实需要政府投入的吗?

谈到准备讨论现代科学,政治,和经济三合一的产生原因。其实我觉得前面的简介已经解释了,简单说来,就是尝到了甜头,然后就进入了power, resources, research 的正循环。

(十七)

指出现代科学区别于以前有三点(1)承认自己无知(2)以实验和数学为中心(3)寻求权力。

这些观点可以和陈方正的观点结合起来讨论。陈的文章(书还没看)更着眼于西方知识的传承。本书可以说指出了突变的方面。显然,有传承没突变不行,比如中国几千年的数学传承,还是停留在算学上。故埃及和巴比伦一千五百年里也没有发展出古希腊的数学水平,欧洲此后一千年里也没有慢慢出现十五世纪的科学。

所谓阶梯形上升。

书中描述中世纪基督教贬低和边缘化知识,倒是和中国历史上对待科学数学相似。历史上中国数学家极少或者没有地位显赫的。独尊儒术和更明显。

如果我们无知,已知的也有可能在新证据出现之后被改变,那么我们如何维持群体结构的稳定?就像宗教那样?作者写到两个方法(1)直接宣称某个科学为终极真理,举了纳粹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例子。这第二个例子活生生描述了中共的一贯宣称,因此具有很实际的意义;(2)不理睬科学,而宣称一个非科学的终极真理,比如人道主义。

讲到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神话科学技术。

(十八)

作者考察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得出结论,Science, industry and military technology intertwined only with the advent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ce this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however, it quickly transformed the world.

(十九)

谈到了资金问题。谈到了科学不能独立于宗教,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

谈到为什么科学和技术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1500-1850。作者认为,这些科学和技术应该很容易得到。这段很重要:They lacked the values, myths, judicial apparatus and sociopolitical structures that took centuries to form and mature in the West and which could not be copied and internalised rapidly.

作者认为1500-1850是欧洲的准备时期。

所以中国的全面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学技术追上相对容易,但是更深层更广泛的土壤,一时不容易改变。

作者认为欧洲两大武器是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

(二十)

讲到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和社会变迁:以前关心四季,现在关心钟点,以前是家庭,亲戚和社区,现在是国家。

所以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习惯,至少在十九世纪,完全是农耕社会的特点。所以现在我们经常抱怨的法制观念淡薄,其根源在于,中国工业化太晚而已。这就给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时间表提供某种解释。

说“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are the mother and the father of the individual”。

 (二十一)

讨论什么是happiness,以及社会进步是不是导致了人们更多的happiness。作者的观点,我觉得还是有点偏激。相对于之前的历史,人们在战争,饥荒,病痛中转展,近百年历史,总体来说类似天堂了。当然作者也覆盖了这种观点,并提出了几点来反驳,比如这段和平时间还很短,还有他把整个动物界作为考察对象,现在的动物看到不如以前那样Happy.

谈到生物学家把快乐看成是人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并说,一个人快不快乐,基本是天生的,而环境和经历只会导致一个人的快乐在某个区间内波动。

谈到生存意义,认为这基本是人们建立在某种虚妄的想象之上的。

(二十二)

在最后一章里,作者开了很多很大的脑洞,提出了不少哲学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脑洞就是,智人可能可以创造出一种迥异于智人的东西(生物或非生物),这种迥异不仅仅在于形态上的,而且可能在于情感精神。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alpha go应该还没有出现,AI也还没有像近两年那样给人以突飞猛进的感觉,但作者问的许多问题,我相信正在以比他自己预测更快的速度迫近。这还真让人脑后有点发凉。但我还是对他描述的许多画面有些将信将疑。上个世纪初,物理学家也有类似很乐观的看法。作者也承认,他对将来的描写很可能不会出现,但同样可能的是他没描写的会在将来出现。

无论何种情况,一百年之内智人世界的变化估计会翻天覆地。

 

田野maomao 发表评论于
我试读了几次,都没读下去。
木愉 发表评论于
一点不好玩!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木愉' 的评论 :

学哲学好玩吗?我们门外汉蜻蜓点水看看倒也有兴趣,真要去读大概头都要大了。
木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叔一枚' 的评论 :
现代西方哲学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木愉' 的评论 :

什么课?那老师也不在黑板上写一下?
木愉 发表评论于
想起一件趣事:当年我们上的一门课是武汉籍老师上的,我们记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笔记,都把“日常语言”写成“二场语言”,直到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才发现。那个汗啊!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木愉' 的评论 :

Sigh... I need a secretary...

Thanks for pointing it out!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ily' 的评论 :

谢谢鼓励谢谢留言。
木愉 发表评论于
是《人类简史》还是人类间史?
ily 发表评论于
好思考。 我也读了开头几章,已经感受到震撼。 谢谢分享。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i88' 的评论 :

我说的和你说的不矛盾吧?:)
ali88 发表评论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说我也可以是王侯将相,而不是要消灭王侯将相,大家平起平坐。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风-细雨' 的评论 :

准备过一段时间读《未来简史》。:) 有点overwhelmed.
大叔一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ackcountry' 的评论 :

我一开始读的是电子版,可以随读随写,顺便拷贝一下,很偷懒。

你说的欧洲工业化的前提,这本书里也谈了不少。一个大图是科学,帝国,和资本的合作。后两者提供资源,这些资源和科学合作,产生power,给帝国和资本以回报,然后正循环。 你说的思想自由涵盖比科学要广。第二点皇室宗教和state的分开,应该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关。拥有资本的阶级直接向皇权要权力。

我很同意你对中国现代化的路子设计,但不同意这个过程会有很多人牺牲,或者说,用“牺牲”这个词太刺眼。我倒是认为,如果有牺牲,那也是既得利益者,但现在国内的既得利益者有很多其实也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所以也谈不上牺牲。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资本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这个,现在又是社会主义,思想界估计也不愿意让冷冰冰的资本来唱主角。中国历史长久以来都是以人为本。两者之间不好调和,不知道如何走。

但是解放思想,百花齐放是必须的,舍此没有其他路子。

谢谢参与讨论。
清风-细雨 发表评论于
赞读书笔记。最近也在读这本书,才读了一半。 对作者关于农业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论点感到新奇。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论点是“Biology enables, Culture forbids".
同时在读作者的另一本书《未来简史》,开篇就提出了挑战常人三观的论点,关于婚姻制度在未来的可行性。
不论我们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他的书的确启发人的思考,拓展思路。感觉是站在太空望地球,又有超高清望远镜,可以看全貌,也可看细节。
Backcountry 发表评论于
非常敬佩您读书写笔记的习惯,有助于proactive的思考和理解,我是怎么强迫我自己都做不到,只顾自己一路下去阅读的快感。
最近俩个月正巧在读“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还没有看完,斗胆在这里作一些关于自由的探讨。
欧洲工业化的前提1)思想的自由,1500s/1600s开始挣脱宗教的压制,科学,文学,哲学,艺术等等有着全方位的探讨,实践和反复,2)皇室,宗教和state的正式分开. 这两者互相影响,policy 更面向大众,促成social/economy evolution.
个人认为,如果借鉴于欧洲工业化,现今的中国还是农耕制度,如果要走向现代科学,1)必须百花齐放,2)政府和党派必须分离。这个过程会有很多人牺牲,社会会动荡。但是,没有自己的反复探索实践,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文化强盛的土壤。
中美贸易之争,如果像您所讲,中国有政府支持。其实1600s/1700s的欧洲就已经经历过这种矛盾,所以西方人不会支持理解这种原始的经济方法。
Happiness is decadent. 工业化解放了servants, 最终也许会把整个人类变成servan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