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HIIT的实际应用

开个博客是个不错的主意,随意写下的文字能保存下来。碰到对脾气的人也能交流,唠唠嗑。
打印 (被阅读 次)

短文尽量不涉及能量代谢等等的理论,怕被绕进云里雾里,说说一般的应用体验

HIIT的全名叫做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即“高强度间歇训练”。其实,这样的称呼常常有一些唬人的意思。因为真正的高强度运动只能占一个人日常运动总负荷的很小比例。以最大强度竞技运动的中距离跑,场地自行车,中短距离游泳,自由式摔跤等为例,高强度训练在总训练负荷中的比例不会超过30%。不是不想增加强度,而是人体生理代谢限制而不能够。

HIIT的重点在间歇(interval)。强度很高的一般称作重复训练(Repeated Training),要求一次练习达到很高强度,同时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身体完全恢复的程度至少在80%以上,才能进行下一次练习。重复训练一般是有较高训练水平和运动素养的人采用。另一种称作间歇训练(interval training),运动强度不是很高,但是重点强调的是间歇时间。允许的间歇(休息时间)越短越吃力,反之亦然。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训练效果和水平,都反映在运动强度和间歇时间的关系上了。

商业Gym组织的各种健身课用间歇训练法比较实用,比如健身操各种体育舞蹈(广场舞),各种组合的循环练习(Circle Training)就是运动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强度由教练 / 组织者掌控。运动强度和间歇时间的比例决定了单次运动的性质。提高一点强度缩短一些休息时间训练(代谢性质就变了),在间歇训练的模式下(interval Training), 这个High Intensity就由教练掌握了。

所有的身体锻炼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运动负荷是必需的Overloading,而强度Intensity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要记住的是,没有一定的运动强度,锻炼效果要大大打折扣。然而没有很多的低强度运动量的铺垫就不能实现高强度的持续运动,把身体素质水平提到一个高度上。

生理上说,白肌肉纤维主导的力量型人容易在HIIT中获益,很快练的有形有款,但是他们持续运动能力较差,常常声称“我最恨长跑”的就是这种人。红肌肉纤维主导的耐力型人士,长(增加)肌肉比较困难,相对地不容易从HIIT获得快感,有忽略力量和高强度训练的趋向,影响锻炼效果。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

不同人生理上的优势不同,因此不同人的“极限”也不同。见过一个长跑健将上一堂高强度的体操课,累的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举重冠军参加一般性的5公里赛跑后,累的下不了床,发高烧。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中和平衡是关键。

最后说一下,为啥长跑特别是超长距离跑对所有人都是比较“极限”的运动,人体在运动中代谢是有顺序的。理论上讲,人体最先是用储存的糖原功能,肌糖原然后动员肝糖原。运动强度越低(氧气参与越多)燃料燃烧越充分,产生的废料越少,感觉很轻松。糖消耗的差不多了(4,50分钟后,不是绝对的)脂肪化解参与供能。脂肪不是常规能源,燃烧不充分,肌肉得不到充足供源,变得僵硬衰竭。长跑艰苦/痛苦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运动Programs鼓吹超级“燃脂”,能不能越过人体供能代谢顺序我不敢肯定。高度应急状态下,脂肪也可以瞬间化解准备供能。比如,让一只疯狗或狗熊追逐,性命攸关,肥肉都给“吓化了”。第二天少了两磅体重(脂肪)也是可能的,但那不是常规状态。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BW' 的评论 : 年龄渐长,体力不如从前是肯定的,恢复也比年轻慢一些。。。但总的锻炼原理并不会改变。你讲的这个现象,我猜不出具体原因。“颜色”很多时候是主观/感官上的错觉,如果不贫血(血色素低)就不必担心。

耐心系统的锻炼身体在什么年龄段上都是重要/必不可少的。
HBW 发表评论于
谢谢教练文章。引发一个新问题:随着年龄增长,感觉运动过程中血液的摄氧及携氧功能下降。表现就是运动后半程感觉吃力,嘴唇颜色变得暗红。记得年轻的时候越运动,嘴唇颜色越鲜艳。这是什么机理及如何改善?
ZheFei 发表评论于
长知识!谢谢教练的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