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 - 一位民间中医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 次)
小舅是家里的老小,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印象中小舅总是憨憨的。小舅年轻的时候很帅,家里有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标准的北方国字脸,英气逼人。小时候去姥姥家,他总喜欢逗我们玩,看着我们发急,他就在旁边嘿嘿的乐。他带我们去看养猪场,告诉我们喂猪的麦麸,豆皮都可以吃,然后在我们的惊讶声中就真的放进嘴里以示他没骗我们。知道弟弟喜欢小狗,他从村里抱来刚出生的狗崽送我们。妈妈不同意养,他又送回去。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姥姥家过了一个寒假,小舅有很多书,大部分我都看不懂,就把他的小说拿来读。家里的电灯瓦数小,又挂在高高的房梁上,看书看得很吃力。看的是什么书已经不记得了,看书时的情景却记忆深刻。



后来我们全家从外省搬回到省城,小舅偶尔进城,总给我们送来刚下市的玉米,或者姥姥做的蒸糕。吃饭的时候,妈妈总说他这没做好,那没做好,他就边吃边嗯嗯的应着。他一般上午来,下午走,中间听妈妈唠叨几个小时,偶尔说两句话。大多数时候就“嘿嘿” 或“呵呵”的应着。我和小舅的交流很少,一方面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另外因为他的口音太重,一半我都听不懂。后来我离家上了大学,又去北京工作,然后出国,交流就更少了。


小舅的故事基本是听妈妈平时聊天说的。从他小时候怎么学医,到务农,到给人看病,一直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


小舅12岁开始学的医,他拜村里的老中医为师,每天去老师家给老师干活,挑水,扫地,干完活就跟着老师学习,跟着老师出诊。姥姥,姥爷不同意他学医,打着不让去,他不听,天天去。后来学到什么程度妈妈没有讲,只知道他文革后去了市里的中医学校学习,最后因为文言文科目考试没过,只拿到肄业证。妈妈说小舅只有小学四年级水平,学文言文很吃力。小舅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文革中经历的,没学到什么。

小舅没有毕业,又回到村里务农。那时候我上高中,从大人们聊天中获知一些他的消息。他们的谈论基本集中在小舅如何如何笨,给人看了病拿不到诊金,他也不去要,有时候还把药白送给人。在那个人人都奔钱去的年代,小舅除了被外人嫌弃,也被家里人嫌弃。小舅很多年都找不上媳妇,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嫌他穷,嫌他笨,虽然他会给人看病,却挣不来钱。小舅对钱财没有概念,别人说他,嫌他,他就笑笑,从没听见他说过什么。偶尔说些和医相关的,又像是神神叨叨,没人回应。家里人除了姥姥,没人相信他会治病,姥姥没文化,不识字,有点头疼脑热,小舅给她扎扎针就好了。有一次回姥姥家赶上我发烧,小舅拿着他的银针在我眼前晃,说在印堂穴扎一针就好了,吓的我打死也不给他扎。

小舅给人治病的故事很多,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次来了一个用平板车推来的病人,已经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家属死马当活马医找到小舅。小舅把病人留在家里两天,怎么治的不知道,只知道病人后来回家了,继续吃了半年的药。我知道这个故事不是因为这是个什么特别的案例,是因为大人们谈论说连诊金带药费,这个病人拖欠了好久,后来用粮食抵的。

还有一次是从边远山区来的一个姑娘,精神病,时不时发作就打人,家属把她丢下就走了。小舅让她住在家里有半年多,管吃管住,每天给她扎针治病,差不多快好的时候,姑娘不辞而别。

小舅给人开药,有时剂量很大,比如附子用到过150克,而且我知道他的药里用过砒霜,芒硝等重药救治危重病人。后来看到柯云路的书里写胡万林也用砒霜时,因为小时候的耳濡目染,我并不惊讶。后来胡万林被批无照行医,到被抓,我一直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小舅好像除了给人看病什么都不会,他总是“嘿嘿嘿”,“呵呵呵”的回应他什么都不会的事实。也很少有人能和他沟通。老公第一次见小舅,和小舅不停的聊了几个小时,我的眼珠子快掉了下来,因为我从没见过小舅说那么多话,而且老公是南方人,小舅那么重的本地口音,我惊诧于他们是怎么无障碍沟通的。


小舅的生活一直都是务农,在村里给人看病(他其实不开诊,都是病人找来的),也很多年没有媳妇。在我以为他就这样终老下去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说他结婚了。对方是从山区来的病人,带着三个女儿,小舅给她治好病她就不走了,死活要嫁,说他人好。妈妈开始很担心,怕小舅被骗,毕竟比起山区,小舅的条件还是好的。

后来政策改变,小舅也有了行医执照,他还是不会经营,只能到别人的医馆去坐诊。只是不用再干农活,收入也稳定了。小舅妈的大女儿很争气,上了大学,小舅和小舅妈给人看病,打工,把大女儿供了出来,大女儿在大连工作,成家,时常把老两口接去住住。妈妈时而跟我提到说小舅妈和她的孩子们对小舅很好。

去年父亲中风,出院后小舅陪了他两星期,天天给他扎针,陪他出去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父亲死活要把他赶走。后来小舅教会妈妈给爸爸扎针,又电话嘱咐妈妈扎头针要留针。现在妈妈说起小舅,再也不说他笨,或者傻了,只说他越来越好,老来有福了。




天儿晴了 发表评论于
宅心仁厚,上天不会亏待他的
yuentin 发表评论于
納於言.而敏於行。老中醫不簡單,他才不在乎我們這些俗人的看法呢,胸中有鱗甲的人吶!
tmp 发表评论于
还是吃了文化底子薄的亏,中医的话,古文功底要过硬,不然读不懂中医典籍。
不过好人有好报,老天有眼。
lbjess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闲闲客' 的评论 : Bingo
lbjess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appybob' 的评论 : 他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小舅舅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happybob 发表评论于
小舅是个大好人啊.
lbjess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上海土人' 的评论 : 父亲中风以后,话就说不清楚了。
上海土人 发表评论于
其实小舅是个天才。就是不知道你父亲为啥赶他走
培土 发表评论于
科技=》金钱。俺有时也用传统方法修理一下亲朋好友,免费。
cliffhan 发表评论于
许多的智力超常的人,小时候会不入流。这些人在一种养育的方式下,真会成为傻子,只是有时会让人惊异,而在另一种养育方式下,它们会成为天才,比如那个孵小鸡的孩子。建议一本书《THE SPARK: A Mother's Story of Nurturing, Genius, and Autis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