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西游 (6) :巴塞罗那,威哇!

打印 (被阅读 次)

6月27日 晴

 

女儿一直对我在巴塞罗那的安排颇有微词。一个半天实在太少了!如果依着她,起码在巴塞罗那住上一个星期,每天找个博物馆看看,品尝最好的餐馆,岂不快哉!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我就不同了。现在每次出远门,最多两个星期,时间长了,就觉得精疲力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巴塞罗那,这次暂且浮光掠影一番,来日方长!

还没出发的时候,有时跟同事聊天,提起要带孩子去西班牙,他们的建议都是去巴塞罗那好好玩玩。网上对这座城市的赞美也是铺天盖地。巴塞罗那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本来的确应该多呆几天。可是西班牙的旅游资源实在过于丰富,想要去的地方太多太多,这里该去,那里也好,选来选去,时间都花在了路上。

我问女儿,"就一天,你想去哪?"

她盘算了好一会儿,米罗、毕加索本来是想去的,但他们的原作在纽约也能看得到。好钢花在刀刃上,高迪的建筑搬不走,这一天就给高迪了!

安东尼高迪是建筑史上的奇才,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家,新艺术运动之翘楚。自幼出生在铁匠世家,家学渊源,天生的空间想象力。他小时侯患有风湿,行动不便。不过,坏事也可以是好事。他沉浸于观察自然,领悟到,"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而他,就是要从上帝那里讨回曲线,尽善尽美地表现自然。从此他的设计充满了奇幻色彩。他的神来之笔,启迪了人们想象的翅膀。在我看来,后来开山立万的大师毕加索和米罗,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

我们前一天在圣家堂附近的游客中心购买了圣家堂、米拉之家和巴特尤之家的门票。桂尔公园得在网上买,女儿回到旅馆一查,只有第二天早上8点的,太早起不来,就放弃了。我在旁边想,其实看看两个代表性的,圣家堂和米兰之家足矣!

一早起来把房间退了,跟万怡(Marriot)前台说车子得停到晚上,她说没关系,回来的时候开走便是,不必多交钱。这姑娘二十多岁,有着很好看的职业性的微笑,脸上有点浅浅的雀斑。万怡毕竟是国际联锁店,善解人意。旅馆门东边有一家小卖部,里面卖些西式早点,许多当地人进进出出。坐在长椅上吃新鲜的牛角面包,我乘机研究了一下前台给的地图。没想到这里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村不远,貌似走上两站路就可以到达。

我提议散步,好体会一下当地人的生活。女儿欣然答应。许多早餐店、咖啡馆都开门了。许多老头,或白发、或光头,一杯咖啡,一盘早点,坐着看报纸。女儿说他们看的并非西班牙文,而是加泰罗尼亚文。混了许多法语词,拼法跟西语不太一样,不是西班牙的一个方言。天很热,家家都开着空调,嗡嗡空调声、公交车的喧嚣、加上林间的鸟鸣,奏起巴塞罗那独特的晨曲。

走了约半小时,终于看到了去奥林匹克公园的指示牌。1992年的奥运会我没怎么看。当年,在比赛如火如荼之际,我正在大西北旅行,为青藏高原的景色所陶醉。每天与外部信息基本隔绝,未能加入扳着指头数金牌的全民狂热中。不过,对奥运会的主题曲至今仍还有印象,"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威哇(万岁)!"

 

奥体中心在蒙锥克(Montjuïc)山上,一路台阶,处处点缀着鲜花。伊比利亚半岛盛产柑橘,果实累累。地上随处可见熟透了的果子,居然没有人捡。街道杳无人迹,四下里就知了在叫。

爬上山坡,居然有个西班牙建筑博物馆。进去看看吧!也许时间还早,院子里人不多。西班牙各地的建筑浓缩于此,走马观花,看了个总纲。

一队小学生在参观博物馆。他们等待的当间唱着儿歌,各国的都有,比如日本的《幸福拍手歌》、比如《芝麻街》的《海底的洞》。想想女儿十年前也爱唱这些歌,这一晃就高中了,不禁感慨万千。

建筑博物馆不仅有各处代表性的建筑,也有一些小手工作坊。我们在一个作坊看人吹制玻璃器皿。有人说,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是因为未能掌握玻璃制造的工艺,无法进行化学实验。我觉得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近代科学的落后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体系吧!

有一条道上,立着许多铜柱,上面有各式雕塑,生动活泼,不知是何功用。

在山顶极目远望,整个巴塞罗那尽收眼底。到处都是教堂。加泰罗尼亚曾是摩尔人和基督教法兰克人拉锯的地方。不像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较小,看不到什么摩尔人的建筑。高迪的圣家堂离得虽远,但在长焦镜头里很清晰。一座教堂盖了一百年尚未完工,还要接着盖下去。难道这所教堂之所以不朽,是因为永不完工吗?如果终有一日,大吊车移走了,当地人会不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在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有个小雕塑很有趣。塑的是一个大辫子清朝人正在出恭,他歪答答地戴一顶红色的加泰罗尼亚帽子。开始我以为是歧视华人。经解释才了解这是加泰罗尼亚的风俗。"大便"玩偶是加泰罗尼亚典型的圣诞节装饰,给大地施肥意味着五谷丰登。仔细一看,当今世界的名人,英国女王、奥巴马、默克尔都在木架子上蹲着呢!

离开1929年世博会的建筑博物馆,顺坡就到了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它原是世博会的西班牙馆,就像上海世博会的中国樽。这个馆建得大气!巍巍如华盛顿的国会山。藏品约25万件,全方位地展示了加泰罗尼亚的艺术史。往艺术博物馆一路有许多台阶,也有许多卖艺人。居然还有人驯鸟来赚钱。看这两隼鸽子色彩艳丽,主人让它们乖乖呆在客人的身上,它们真的听话照办。

可惜时间不等人,下午一点得去参观米拉之家,奥体中心、蒙锥克山城堡、甚至国家艺术馆只好忍痛割爱了。

回到哥特区,赶紧去解决中餐。这里是巴塞罗那的老城区,建筑古旧,大街小巷里塞满了人。

我们找了家看得见风景的餐馆,正好在巴塞罗那大教堂对面,这是巴塞罗那主教座堂。周边十分热闹,许多人坐在教堂前的台阶上晒太阳。闲逛的、乞讨的、打把式卖艺的、吃饭的,比比皆是。饭店的客人,要不来自国内的同胞,要不俄罗斯人,跑堂的忙得不亦乐乎。啤酒一扎一扎地端,塔帕斯一碟一碟地送。生意好都靠新兴市场。

下午一点开始了重头戏,米拉之家。这是高迪建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建筑外表有如波浪,楼顶仿佛古代的骑士的战场,其实这些都是烟囱、水塔。高迪巧妙地把实际功能藏在传说之中,把楼顶变成一个童话世界。估计当年轰动西班牙。即使近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一样的前卫。浪漫、狂野,大胆、又不失细腻,米拉之家不愧是高迪的代表作之一。

巴特尤之家,是经高迪改造过的一座建筑,离米拉之家不远。建筑的主题是英雄圣乔治为了拯救公主而屠龙的故事。海是龙故乡,无论是漩涡似的天顶,水波似的阳台, 船舱似的房间,高迪营造了梦幻般的海洋世界。前一阵子看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觉得场景设在纽约有些奇怪。是啊,巴塞罗那才是那部电影该发生的地方。那些龙脊,那些鱼体,各式各样奇幻动物,呼之欲出。只待魔法师的金手杖了!

巴特尤之家同时也是一处新兴资本家的住所。作为艺术家的高迪,想象力超凡入圣;作为建筑师的高迪,又充分考虑建筑的功用,水房、厨房应有尽有,卧室会客室采光充分。舞厅宽敞明亮,正对主街,正好显摆主人的虚荣。

圣家堂于1882年开工,但到今天只盖了一半。这是哥特式大教堂,几个尖顶直插云天。高迪师法大自然。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圆锥曲线(比如螺旋线、锥形、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组合成充满韵律感的建筑。有的地方写实,有的地方写意。就像一幅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应有尽有。但又浑然一体,毫不违和。在百年前没有计算机做辅助设计的时候,能设计如此浩大繁复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圣家堂是唯一一个尚未完工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它是高迪的作品的巅峰,也是巴塞罗那的地标,没有之一。

高迪们固然令人惊叹,其实巴塞罗那真正打动我的是街头的一个小书摊。在一些时尚休闲杂志之上,居然介绍马克思、康德、斯宾罗莎、笛卡尔、黎曼和萨特的小册子也赫然在列。这让我感喟良久。试问神州大地,如今会有类似的书摊,类似的读者吗?为什么西班牙可以有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40年,哪里搞错了?我在前一篇里曾说起,巴塞罗那让我想起了上海,上海真得可以比得上巴塞罗那吗?

离开巴塞罗那的时候,我跟女儿道歉,我时间安排得太紧张了。安达露西亚当然是要去的,但不该挤占巴塞罗那的时间。这座城市可能真是需要住一段时间才算来过。今天这么浮光掠影,跟看个电影也差不多,好孩子,以后努力自己来,慢慢品味吧!

白雪红尘 发表评论于
高迪设计的这3个建筑,近看确实曲线玲珑,远看总觉得像魔窟。
Pillar 发表评论于
No Camp Nou tour?
xioduo 发表评论于
一个半天玩这些地方真是安排的挺好的。闺女说的对,Barcelona确实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个完整。
Poble Espanyol以前也去过,本来以为就像迪斯尼是布景式的主题公园,没想到规划建造都很好,很真实,印象很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