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我的前半生》凭什么搅动电视剧市场?

打印 (被阅读 次)

《我的前半生》凭什么搅动电视剧市场?揭开它背后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

文|馒头卷

《人民的名义》《白鹿原》这两部国民现象级大剧成为了上半年国剧荧屏上的“双子星座”。

没想到下半年一开始,由新丽传媒制作的《我的前半生》横空出世,在格局较前两部偏小的都市情感题材中,仍以东方、北京双台收视连庄省级卫视冠亚军、东方卫视更是连续破2,而播放量日增8亿的傲人成绩横扫荧屏,截止今日已经突破77亿大关。

同时,该剧携强大的话题效应屠榜社交媒体,并引发主流媒体集体关注的社会影响力更不容忽视。

《我的前半生》凭什么在“女性成长”“婚恋情感”“职场生存”的同题作文中打造出一部“爆款剧”?有哪些经验值得注意?

话题形成密集关系网,多轮铺排层层推进

《我的前半生》从开播前到播出中,以持续不断的话题爆点击中了当下中国不同圈层的受众,其话题不仅涵盖了电视剧题材类型、主创班底、演员阵容、剧情看点等常规话题,伴随着剧情推进,围绕不同角色代表的社会圈层,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剧集织就了一张牵连广阔的话题关系网。

比如,亦舒的小说发表于37年前,本不在“大IP”的讨论范畴内,但电视剧的开播又带火了原小说,同时也激活了不少潜藏的亦舒粉加入讨论,从而带动了“港女精神”“女性独立”“姿态”等诸多相关子话题,更在女性观众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同时,该剧演员阵容也相当强大,一众主演分别拉动了各自艺人话题、角色话题,诸如马伊琍演活了上海女人、袁泉的职场“白骨精”形象也得到广泛认可、靳东的傲娇毒舌男等,而暌违电视剧多年的陈道明饰演了日料店老板老卓,顶级戏骨自带话题流量不说,陈道明与靳东的熟男魅力更同时吸引男性观众与女性观众瞩目。

随着剧情推进,剧集人物角色生命力陡增,角色名取代演员名,获得独立话题人地位。

在引发共鸣方面,“罗子君”对应全职太太群体,婚变前后的痛苦与变化击中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声;“陈俊生”开场一副“出轨渣男”的形象,但一反流于表面的常态描写,而聚焦了他身为出轨者的犹豫与愧疚,更给予了他职场一面的充分展示。

“唐晶”背后是庞大的职场单身女性群体,职场精英“贺涵”身上有“不婚主义”的影子,“凌玲”的母亲、好员工、第三者的多重身份交织,“老金”代表的经济适用男相当接地气。

薛甄珠成为了当下最火“国民妈妈”,罗子群作为劣质婚姻的奉献者与牺牲者极具代表性,而“白光”这种越无能脾气越大的“软饭男”也获得了相当的舆论声讨。

相较之下,陈道明饰演的“卓渐清”这一角色实际高出全剧角色半步,以“超我”姿态,俯视并评点提携众生。

如今剧集尚未播毕,但播前播中层出不穷且各有主攻人群的话题爆点,基本覆盖了收视群体的绝大多数,感同身受者众,且人人有话可讲,无疑构成了该剧的话题爆款基础。

甚至连老金、小董这些角色也都因其人物的鲜活和演员扎实的表演,被观众热议甚至登上了热搜榜。

创作预见性较强,真实对接当下中产生活

国产连续剧的创作周期相对较长,从剧集立项、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等待排播,是一条漫长的创作战线。

尽管都市情感剧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舆论热议,但如何避免“过时”也成为避免“卖点”成为“弱点”的关键所在,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下尤为重要。

《我的前半生》从剧本创作到开拍共3年,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修改的剧本不仅结合了当时的中国国情,还考虑到了中国发展迅速的经济、生活现状,这种预见性对创作方向的总体把控提出了较高要求

比如罗子君的再就业问题,“职场休克”多年的女性如何回归?剧中设定为,因为曾长期购买奢侈品,罗子君能迅速找到给奢侈品牌卖鞋的销售秘诀,即深谙顾客心理,这也为这一关键情节的推进提供了逻辑合理性。

还有类似多达数万元的暑期夏令营、日料店的高级食材等,其实已经逐渐成为都市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清单中的必备,也令现在的观众看起来全无违和感。

事实上,中产和知识分子群体近些年在中国迅速发展,社会对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接受度越来越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就认为,《我的前半生》是一部中国最标准中产和最标准中年的大戏,它的意义在于给中国中产的内心世界画像

同时,创作者往前走两步,再退回来一步的方式,待到剧集开播时,恰好实现了与观众近乎同步的节奏。

思想前卫者可以在贺涵、唐晶身上寻找到共同点,而剧中也有市井气浓厚的老妈薛甄珠提供一些上一代人的价值观,令思想较传统的观众获得共情。

可见,制作团队对不同人群的世情人心的把控,具备了相当的预见性。

群戏精彩拒绝流量绑架,人设有创新不出格

不同于亦舒的小说以罗子君、唐晶双姝为主线,剧版《我的前半生》几乎人人具备主角素质。

在人物设定上,这部剧让正面角色有了些许瑕疵,反面角色也不乏人性的闪光点,打破了脸谱化的创作窠臼。

同时在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间,仍保持了精准的创作尺度,人设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同时坚持不出格、不冒进,惩恶扬善、弘扬正能量三观的创作主旨始终没有偏移。

比如,仗义的闺蜜唐晶在剧中一直以积极正面的姿态出现,但她在入主辰星后,一度也想辞退闺蜜的情敌凌玲,其中颇有以权谋私之嫌,但最终唐晶还是回归了理性,不过她的小出格,正说明了她与罗子君的闺蜜情深,较为真实。

还有薛甄珠的见钱眼开,一心让两个女儿嫁给有钱人的思想,都有点站在了全剧“女性独立”观点的反面,但后半程回顾了薛甄珠本人的经历,被丈夫抛弃后,她独自拉扯两个女儿长大,仍努力保持体面,她本人恰恰是“女性独立”的真正代言人,而希望女儿靠男人养的背后,其实是心疼女儿工作辛苦的母爱做底。

可以说,该剧的演员阵容从孩童到戏骨,老中青三代均为实力派。每人都可大做文章,剧集像一部生活的X光机,让每个角色都代入了一类社会人群,获得强大观众基础与话题空间,可谓人人都是主演。

群戏整体出彩让这部戏实现了无小演员且无小角色的上乘品质,剧方不蹭流量鲜肉依然可以卖座,再次说明了内容为王反而是做好剧的捷径。

不忘价值引导,励志与反思并存

《我的前半生》播出期间话题不断,很大程度基于剧作的品质和强情节的话题性,引发了追剧观众的感同身受,而对社会、家庭现象进行剖析,自然离不开剧集对人性弱点的展现。

比如,罗子君从养尊处优到独立自主的过程,中间也充满了懦弱、无助、挫败、放弃,而看似金刚不坏的唐晶在情感上也有自卑、无力、逞强和信任缺失,出轨的陈俊生中后半程呈现的悔恨、愧疚与羞耻感亦得到展现。

可以说,剧中每个角色都存在人性弱点,但最终都寻求到某种救赎,每个角色相对于前半生的被选择,都在历经世事与变化后,更能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做出主动选择,寻求自我独立和价值的实现,这是剧作者的现实担当,也体现了正向引导作用。

在励志的主线下,《我的前半生》的反思线也表现突出。这种思索是多层次的。

比如,在中产家庭男女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传统婚姻中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就亟待调整了,两性平等的基础是相互理解;二婚重组家庭中,如何促进和谐,血缘关系之外,同样可以构建亲情;职场中也要恪守底线和职人精神,不能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等。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就总结:“《我的前半生》以一种近乎残忍的理智和克制推进剧情,没有爱情至上的心灵鸡汤,就是在繁华初上,霓虹璀璨的都市外表下,如剥洋葱一样,辣着人们的眼睛,指着人心,拷问人们的灵魂。”

事实上,这部戏无论从个人成长到家庭建设,从职场规矩到社会风气,都有所探讨与反思,大大扩展了“前半生”的外延,使主题得以提升,而不仅仅是一部都市情感剧。

   
枚儿 发表评论于
也不能说是烂剧,生活本身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
北美平民2015 发表评论于

烂剧一个。像这样的剧每年可以拍好多的。

presto 发表评论于
如果说没有逻辑随心所欲乱编低估观众的智商也叫理智的话,好吧。。

没有选择没有竞争,看来软实力是真的上来了,文学城都有好多篇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