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表上看清美国高等教育的实质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打印 (被阅读 次)

从图表上看清美国高等教育的实质

常言道,一图胜百字。本文将通过几张图表让你看清美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和面临的危机。

图一用不同颜色板块代表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而板块的大小代表了学生就读不同类型高校的比例。其中蓝色代表非盈利性顶级私立大学(相当于中国985高校),橙色为公立大学(大约是一本高校),绿色为盈利性大学(可能是三本四本院校),红色为没有入学,灰色可能为数据不全的一些买卖文凭的“克莱登大学”吧。

图一)

图一左边是美国最富家庭(家庭年收入63万美元以上,处于全美顶级1%阶层)的孩子入读的高等院校的分布情况,右边则是穷人家庭(处于全美20%的低层穷人)的孩子就读高校的情况。对照左右图,一眼可看出:全美1%的富家孩子几乎全混进了一流好大学,其中一半进入顶级名校。踏进这些顶级名校大门的穷人家孩子的比例不足二十分之一,而这个阶层的孩子一半以上根本就没有进过大学的门。

看看这些顶级私立大学的学生分布数据更是触目惊心,美国38所名牌大学,其中包括常春藤联盟的5所大学 - 达特茅斯、普林斯顿、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布朗大学 - 来自收入1%顶层富家子弟的总数竟然超过全美底层60%穷人家的孩子!

穷富学生比例的严重倒挂在图二中展露无遗。例如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USTL 全美大学排名第十九位),来自美国顶层1%的家庭的学生有21.7%,而来自全美财富金字塔底层60%众多的家庭(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5千美元)的学生只有6.1%。这所大学每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属于全美1%顶级富人阶层,相反该校每一百个学生只有六个来自全美60%的劳苦大众家庭。

图二)

WUSTL学生的家庭经济分布与全美家庭金字塔式的经济分布完全失去比例,该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布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倒置的金字塔的塔尖中就是那些来自全美60%的劳苦大众的可怜孩子们,说穿了,他们就是伴太子读书而已。图二中其它几所学校的情况也都好不到哪里去,全是名符其实的贵族学校,当然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最为过份。

图三展现了美国不同收入阶层中孩子在高等教育上的差异。横向从红色到灰白用九种不同颜色代表由好到差的不同类型的大学。从这张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家庭收入的降低,红色(代表好学校)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一片惨白的灰色(都是一些不三不四的大学或直接去了社会大学)。有钱人的孩子头上是彩云飘飘,穷孩子的天空是阴云笼罩。

图三)

一些贵族学校通常也会作出学费可负担性的承诺,也会在生活上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但是这些精英学院更注重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而不是注力于让穷人孩子有更多入校的机会。专注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助理教授丹尼·亚根指出:“免去学费只是帮助那些已经入学的学生。”

这位亚根助理教授和Raj Chetty,John Friedman,Emmanuel Saez,Nicholas Turner等学者的研究揭示了目前大学的学生经济地位多样化的真实现状,这些研究人员追踪了1980年至1991年间出生的约3000万年轻人,数据来自匿名的纳税申报单和全美几乎所有大学的出勤记录[1]。

其实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状况由来已久,学者的研究和媒体的呼吁不绝于耳,但穷富割裂的状况几乎没有一点改善的迹象。图四显示,从2002年起,处于10%、20%、40%各个穷苦阶层的学生进入顶级名校的份额在十年内基本持平。倒是全美1%最富有阶层的孩子进入顶尖大学的份额有所增加。正是在那段时间里,穷人变得更穷而富人更富。高教系统成了阶层固化的工具。

图四)

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降低了联邦政府佩尔助学贷款的审核条件,使得许多大学的佩尔助学贷款接受者数量上升。一些精英学院认为这种增长有助于学生经济状况的多样化。但最新的估计表明,佩尔助学贷款的增长主要只是贷款项目的扩张。至少在2013年,精英大学的学生经济状况多样化实际上并未得到改善,尽管也有少数例外。

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一旦有机会进入一流高校后,尽管会面临其他学生不会有的挑战,但他们的表现几乎与他们的富家同学一样优秀,至少在日后的经济收入上没有什么区别。图五的橫座标是学生家庭经济收入的百分比排名,纵座标为学生毕业后经济收入的百分比排名。图中彩色线条从上至下代表不同类型高校中学生毕业后挣钱的能力。

图五)

先看上面红色线条,它展示了12所包括常春藤大学(杜克、M.I.T.、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学)等顶级名校中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毕业后的工作收入的关系。红色线条相当的平坦,富家子弟工作后的平均收入如果是8万年薪的话,他们的最穷的同学毕业后也可有7万5千美元的收入。其它两类大学中(相当于211大学吧)穷富学生毕业后收入的差距也不大,橙、黄线条都比较平坦。

灰色线条显示了全美年轻人收入与家庭经济状况的总体平均关系,很陡的灰线表示:大多数贫穷的孩子成年后仍然贫穷,大多数富家子弟仍然富裕。美国梦是彩色的,现实却是灰白的,结论完全来自冷冰冰的数据。

上述数据涵盖1980年至1982年出生的儿童,他们今天大约35岁。以前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美国人从30岁到他们的职业生涯结束时的经济收入的地位不会再有大的变动,因此有最高收入的36岁的美国人很可能在60岁时仍是最高收入阶层中的一员,至少在统计平均上就是如此。

美国的贵族精英院校招收的多是贵冑子弟把大多数寒门学子排于门外,这是赤裸裸的现实,由上面的图表为证。这些贵族院校为了达到这个既定目标,釆用的手法却是文明高雅的。绝不用“高校大门朝南开,高分无钱莫进来。”那种土办法。

首先,政府对平民大众子弟的普及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敷衍了事,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提倡快乐教学。学生们快快乐乐地就变傻了,从起跑线上就失去了斗志没有了竞争力。西方社会的核心圈内的贵族思维根深蒂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伪名题。掌权者从来也没有打算在平民子弟中培养国之栋梁,只是让这些平民子弟识几个字高高兴兴地做顺民而已。

另外在大学入学标准上玩花样。尽管富家子弟垄断了优厚的初等教育资源,但这些少爷小姐多数仍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他们的学业成绩也未必有多好。美国的大学,特别是那些贵族大学制定了独特的入学标准为富家子弟一路保驾护航。先把入学考试的门槛降低,让他们想要的对象可以顺利通过。然后添加上许多没有客观鉴别方法的软指标:例如课外活动参与程度、团体领导能力、面试表现等等。富家子弟在这些方面占尽优势,于是乎一个个金榜题名、登堂入室毫无悬念。正是“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还需要考试作弊和行贿腐败吗?这些都是小儿科了。有了系统的设计和按排什么都可搞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冠冕堂皇和顺理成章。当然也不会忘记招收少数穷家子弟作点缀,同时配上一系列励志文章和心灵鸡汤来忽悠大众。

我在科学网上的好友姬扬博士对英美教育的欺骗性有十分精辟的论述,现摘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尾。

“我们通常说的外国教育,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英美教育,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想象的英美教育(托了广大公知们不懈灌输的福)。英美一直作为世界的霸主,物质上和心理上的优势很大,有资源、有信心也有能力来推行自己的驯化制度。英美的教育只把很少的一部分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英)当作未来的主人来培养,而把绝大部分人当顺民来驯化——这两部分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前者的代表是伊顿公学,后者的代表大概就是这个什么博航特公立中学了。应该说这一套也是很成功的——看看博航特中学的那些学生吧,他们的所作所为那是骨子里的驯顺,他们已经发自本能地知道谁是主人,要看谁的脸色。从驯化效果的角度来看,这还算不上有多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们还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有着完全的自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多么了不起的驯化制度啊,绝对是普世价值,应该全世界推广,而且也确实推广到全世界了——如果不是突然出现了中国的话。”

 

[1]注意,本文只涉及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现状,研究生教育是另一个话题。以后可能会另作一文。

唐西 发表评论于
看看欧洲的国家,平等程度比英美好多了。普众教育才是欧洲人的思维。
hhtt 发表评论于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a private univ. or college, you need someone to pay the tuition. $70/year tuition plus room and board for a private univ. or college is not for every family. Of course, more kids from the families with resources will attend these schools. what is the problem? Kids with less financial resources can go to public univ. which are supported by tax money.
hhtt 发表评论于
What is your point?
洞庭東山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觅音' 的评论 : 基本如此!
觅音 发表评论于
不管在哪一国家,教育永远是不平等的。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贡献和分配 (2017-07-09 05:53:33) 下一个
人类的所谓文明史,其实就是私有财产的斗争史。史前的原始野蛮就是没有私有体制的日子。而所谓人类文明的教育,也不过是对私有体制的知识。

人类的所谓财富,归根到底是人类可以消费的东西。不能为人类消费的东西就不具备财富的意义。所以财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和拥有的,因为可以被人类消费的价值或者可利用特性,将随着时间而迅速折损。换句话说,财富是人类随时制造又随时消费掉的的东西。这个随时也许跨越几十年,但是从历史观来看,也不过是同时代。

既然财富是流动性的临时存在,那么私有又如何谈起呢?其实私有的根本意义是对财富当时的消费的分配。

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生产资料是生存财富的必须,也是财富分配的条件。财富不能长期持有。比如粮食,有一亿吨,不被消费,不是财富,犹如每年烂掉的落叶。无限期保存也不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保存期由几天到了几十年,最终还是没有传承。而土地,本身无法被消费,人类兴起以前,灭绝以后,土地还是土地,那时又算什么财富呢?所以土地本身其实不是财富,而是生产财富比如粮食的必须生产资料。而非财富的生产资料却是可以长期存在和私有传承的。

财富不可以传承,生产资料可以。如何把传承生产资料变成传承财富呢?就是把生产资料的必须变成生产财富的绑架,给予生产资料在生产出来的财富分配上的权利。将生产资料这种人类共同拥有的东西私有化,并由此干涉财富分配就是人类所谓文明。

人类的所谓文明就是对生产资料的拥有权,经营权和分配权的规范体系。

生产资料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一类是人类知识的积累。后者由于人类的科技进步,占到的成份越来越大。

而教育又有两大功用。一是普及教育,重点在多数人能更有效地制造财富。一种是选拔教育,重点在少数人如何能更多地分配财富。而后者才是今日爬藤的主要目的。这在人类文明史中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中古以来,各种花样都已经玩遍了。下次再细一点聊教育在分配中的作用。
TUCSON2008 发表评论于
这样的驯化制度比国内的不准上文学城,Google, Facebook, YouTube 的驯化制度要文明得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