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视觉巡礼(十三)

古稀老翁防痴呆,学习码字非有才,有话则长无话短,艺术本是开心菜。无病呻吟莫耻笑,偶有得罪莫见怪,君子自有常来客,清茶淡酒敞胸怀
打印 (被阅读 次)

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视觉巡礼(十三)

 

61 )   ROBERT  BECHTLE    (美)  1932 -      罗勃特·贝契托把照相写实主义的目光转向街道外景,请看其中的一幅:起伏的沥青路、重重叠叠的屋顶烟囱,在下午侧光的阴影中,组成了奇妙的轮廓图案,天空的大片黑云,为静穆的街景,徒增了一种戏剧性的动态效果。

在照相写实主义的画里,我们已经看不到传统绘画中用来表达作者情感或对象形体感的、个性化的笔法特征。剩下的是如同相机般严谨、照片般平滑的表面。除了取材构思或摄影角度还有差别外,作为画家的“绘画个性”已经消失。

62 )   RITHARD  ESTES    (美) 1932 -     透过公交车敞亮的玻璃窗看到现代城市街头两边繁华的建筑、密集的广告、熙攘的人群;车内车外,投影反光,如此繁复缤纷的细节,巨细无遗,准确无误,全都描绘在内。如果全要靠画家肉眼,实地写生,一一记录,这几乎是无法做到的事,然而相机可以做到。

随着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照片的像素容量和清晰度也越来越高,照相写实主义,便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性,去制作几乎能“乱真”的绘画。

像机便成了照相写实主义画家的“写生”工具,先拍摄自己创作所需之照片,然后用打格、投影甚至数码印刷的方法,将照片放大到画布上,在这上面再用颜料加工成画。

 

63 )   GERTHARD  RICHTER   (德)  1932 -       里希特可称是德国当代艺术家中人气最旺的一个,他作品繁多,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很宽。

在绘画方面,他既搞纯抽象,又搞照相写实。这里只介绍他照相写实方面的作品,他被称为是“最会画照片的画家”。

同上面几个美国画家不同,里希特不去模拟摄影细节繁杂巨细无遗的清晰度,而是别出心裁“反其道而行之”,专去模拟那种拍摄时可能聚焦不准、对象移动或因光线不足而造成银粒粗糙的那种“朦胧”效果。使“照相写实主义”出现了另一种面貌。

64 )   JACQUES   MONORY    (法) 1934 -  照相写实主义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画家莫诺里,他的一幅代表作题目叫《谋杀》。他在此画的画面中间偏左,放置了一面被子弹打碎了的真的镜子,上面有7个弹孔,镜子里反射出的是展览现场不断变动着的看画的观众。镜子右边画面上,画了三个倒地的人和满是弹痕的玻璃门。左边画了一个正向画外跑去的戴帽男子。绘画部分是用蓝色画的单色画。他把这称作“具象叙事画”,很像一部好莱坞的犯罪短片。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表达这类惊悚的“犯罪片”悬念。

65 )   JOHANNES   GRUTZKE    (德) 1937-     这个德国画家画风很独特,明显受德国表现主义传统,尤其是柯林斯和珂珂式加的影响较大,珂珂式加曾是他的老师。他是德国当代School of  Splendor“新辉煌学派”运动的主要成员。

此运动作为对德国当代艺术流行趋势的一种反叛,表现了对当今具象画遭排斥和缺少展出机会的不满发泄。在他的画里,高超的油画表现技巧与讽刺挖苦,反话恶搞的画面内容,结合成一种漫画式地无情揭露的写实主义。

他画中的“男主角”几乎都是以他自己为模特来画的,画中人物形象动作都很夸张和丑化(不由使我想起中国POP“四大天王”中岳敏君、方力钧的“大嘴自嘲”,可能就是源自对他的仿效)。我这里特选了一幅1993年的画,题目是《花束》,The Bouquet一词也有“恭维”的意思,一位裸体少女跪在地上,欲向一头蠢驴献上花束,其讽刺用意一目了然。

 

 

 

本《巡礼》已近结束,下周六还有最后五位画家(其中包括一位60后和一位70后),在此,愿提前向所有能随《巡礼》坚持看到最后的网友们,致以本翁诚挚的敬意!

走马读人 发表评论于
精神盡顯
wgp66 发表评论于
没啥价值,直接用照片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