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第一人容闳 (1)万里归家路

打印 (被阅读 次)

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时的肖像。 资料图片

 

1701年耶鲁大学建校的时候,美利坚共和国还没影儿。独立战争的火焰要到1776年才燃烧起来。

那时候也没有“长春藤大学”之说。当然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以“爬藤”为人生目标的中国爸妈与中国学生们。

耶鲁大学1854年的毕业生一共98人。容闳是其中一个,而且是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

在他毕业之前,学校的工程学院Shefield Scientific School刚成立不久。容闳曾到这个工程学院学习过测量,希望将来回国后能用所学知识报效国家。可是他实在交不起学费,而资助他的人又希望他早日回到中国,做一个拯救世人的传道士。容闳自己也怕背上“乐不思蜀”的指责,不得不打消了继续求学的念头,准备回国。

1854年11月13日,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与一位同学麦克一起,乘小舟登上停泊在纽约东河河中央的一艘货船。这艘船被拉到Sandy Hook出海口,驶向香港。

那天阴云密布,寒气逼人。站在甲板上,容闳回望两岸,不见一个送行的人。船上除他俩之外,也没有第三个乘客。

一生历经沧桑的容闳在海上航行的经历不可谓不多。晚年的他仍然对这次回国之行记忆犹新。

从Sandy Hook到香港大约13,000海里。这艘船整整航行了154天。冬季也是最糟糕的航行季节,大部分时间都在逆风而行。容闳后来在他的自传《西学东渐》中这样记述:“船中载货物极少,即欲觅一压舱之重物,亦不可得。以故冲击风浪中,颠簸愈甚……”

船长韦布来自费城,没什么文化,有一点口吃,脾气也相当暴躁。他每天早上在甲板上来回急走,以观测风向。有时对着逆向的大风,突然停步,冲着老天发怒。他头上青筋毕露,眼珠像要掉下来的样子。有时呆坐在甲板上,怨天咒地,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头发都揪光。容闳看在眼里,不免暗自发笑。

船上做主的其实是大副,但这位大副极其专制,俨然一位海上的暴君,“役使水手,有如牛马”。容闳常想,幸亏那些水手多是挪威、瑞典籍的,如果是美国水手,怕是早就闹起海上暴动了。

在海上漂泊了五个多月后,这艘货船终于抵近香港了。船主让容闳向登船的华人领航员询问附近水域哪里有暗礁,容闳不知道怎么把英语的“暗礁”译成英文,幸好领航员粗通英文,反过来教容闳怎么用中文说“暗礁”一词。容闳没想到自己回国的第一位中文老师竟然是这位领航员。

这回轮到船主和同行的麦克笑话他的窘态。

容闳登岸后立刻去澳门,面谢当年出资助他留美的中国日报主编,随后马不停蹄赶往香山老家。

离家整整八年,他知道母亲在倚门相盼。他甚至都来不及换一身中装。

当昔日赤脚插秧、长辫盘头的少年穿着一身西装出现在母亲面前,母亲一遍又一遍抚摸突然归来的儿子,犹恐身在梦中。

容闳的签名。资料图片

 

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容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稍稍平静之后,他向母亲一一讲述八年来求学的经历,并拿出耶鲁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

不识字的母亲不知道这张羊皮纸证值多少银子,不知道这个美国的学位比不比得上中国的举人。容闳跟母亲解释,他在大学所受的教育远比钱更为宝贵。为了让母亲更明白这个学位的价值,也为了让母亲更开心,容闳讲得更通俗一些:
“母亲,儿子以中国留美第一人的身份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您就是数万万人中第一个中国留美学生的母亲,这种荣誉该有多大?”

母亲的脸上果然露出笑容。

这年,容闳27岁,已经蓄有胡须。按广东当地的风俗,只有结婚成家的男子才会蓄须。母亲提议说,你哥哥还没有留胡子呢,你是不是把胡子剃了?容闳二话不说,立刻找来剃头师,给自己刮去胡子。

他看母亲眼角眉梢都是喜悦,对母亲的那份爱“恨不得剖心相示”。而母亲此时大概也在想,这孩子出洋八年,还是这么讲孝心。

然而,想要侍奉母亲余生的容闳终究未能如愿。四年以后,母亲病逝。当时容闳正在上海,出入于官场与衙门,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无法回乡为母亲料理丧事。这使他终生痛悔不已。

除了乡亲之外,大概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位大清国的第一位“海归”学成归来。从容闳的记述中可以看到,回国后的第一年,他过得很困窘。

他和一位传教士住在广州城外一个叫咸虾栏的地方,那里靠近珠江。容闳在那里基本无所事事,唯一要做的事是补习中文。虽然他觉得进步缓慢,但六个月之后,他能重新说粤语了,虽然有些字眼还有点生硬。

他的住处靠近一个刑场,只有大约0.5英里的距离。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决定去刑场看一看。

他为那里的惨状所震惊:横尸遍野,土地因浸透鲜血而变成褚色;恶臭扑鼻,犹如毒瘴。当时的广东巡抚叶名琛为了镇压民众暴动,动用极残忍的手段,处死了7.5万余人,而且多数都是无辜百姓。

回国之前,容闳早知中国官场贪腐成行。回国不久,又目睹如此暴政,他心中甚至涌起了想立即投身太平军的冲动。那时洪秀全已经定都天京(即南京)。然而,一想到他的平生大计,他又不得不按住那份冲动,决定从长计议。

他想把更多的中国孩子带到美国,像他一样接受最先进的教育。他希望他们可以让中国强大起来。

他为这个梦想前后奔走了将近20年。

(未完待续)

注: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更多文章请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英美故事(myjourneyinAmerica )”

 

Susan999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orkforwal' 的评论 : 容闳在他的自传里写过,如果他答应回中国做传教士的话,教会愿意资助他继续在耶鲁读书,但他觉得中国最需要的不是传教士,而是开启民智,所以回绝了教会的资助。他的老师、莫里逊牧师四处求助,最后找来资助,帮助容闳完成了耶鲁的学业。
workforwal 发表评论于
资助他的人是要他回中国传教,他也立志于此,甚至专为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最后投奔曾国潘。
yanghong 发表评论于
小学的历史老师讲容闳时,我就对他非常着迷,所以给自己个名字叫杨闳。
Wiserman 发表评论于
敬佩!
Wiserman 发表评论于
敬佩!
TUCSON2008 发表评论于
容闳不知道怎么把英语的“暗礁”译成英文? 应该是翻译成中文
四则旧舍 发表评论于
看来楼主是做足了研究考证的。大赞。期待下文

不恬建议一句,若是楼主废弃小说体,略去如“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容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种无从证伪的文字,直说考证出来的事实,应当更可能流芳千古。
zhige 发表评论于
是一位了不起的先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