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首届中秋文化节及父亲新书首发

打印 (被阅读 次)

今天,榕谊妹通过手机给我寄来《安海首届文化节嘉宾行程》,上面有我父亲新书《闽海儿女》的首发式。我心里特别激动,为84岁的父亲感到欢欣和骄傲;为晋江、安海文化单位领导及各位朋友的支持帮助而满怀感恩;同时,也为首届晋江(安海)中秋文化节的举行而欢欣鼓舞。

父亲这部剧作七年前就在他心里酝酿,经过几年的构思和创作日臻完善。最后一两年我加入了作品的最后冲刺,和父亲讨论其中细节,将作品整理并输入电脑。《闽海儿女》首部《南洋路漫漫》于2015年12月入选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库。今年五月我回家,父亲非常欢喜地把这份奖状拿给我看。可以说,我们是父女同喜乐!

父亲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闽南基层,对闽南风土人情体察入微。他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又先后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安徽艺术学院、泉州华侨大学;曾任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艺术出版社责任编辑。所有这些,为他的人文研究和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父亲博览群书,近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地方及全国文史课题的钻研,厚积薄发,单独出版和发表的著作有:

《晋江文史漫笔》(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年)
《海王郑芝龙》,《安海港与安平商人》(香港凤雅图书出版,2010年)
《文史千字文》(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晋江历代山水名胜诗选》(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年)
《闽海人文》100篇 (菲律宾《世界日报》)

父亲的文史研究和文学创作获得了各级政府的赏识和支持,得到福建电视台、福建海峡电视台、晋江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及晋江经济报等媒体采访;曾经有过一篇报告文学《一杯茶 一支笔 一本书——学者曾平晖的恬淡生活》(作者高鸽)获得奖项。

《闽海儿女》的出版偶然也不偶然。除了闽南及海外关系的阅历和知识外,父亲在华侨大学教书期间与许多华侨学生的互动,对这部剧作的创作帮助甚大。《闽海儿女》地方风情浓厚,故事引人入幽;她立足于近一个世纪之前,却充满了当下时代的节拍韵律。《闽海儿女》,从地缘的延展、人文的骨血和历史的纵深等各个维度和层面,链接闽南和东南亚,也链接昨日和今朝,向读者和观众展现了近代闽南华侨一幅幅真实生动而又带诗音和曲调的壮丽画面。这部作品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对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协作,对一带一路、南海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父亲有心有意有情并具备实力创作这样的作品。父亲和他的《闽海儿女》,活化石一般见证了家乡晋江安海华侨爱国报国的百年光辉历史,也让我们对安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眼下,父亲正在创作一部和闽台有关的电影故事,作为《闽海儿女》的姊妹篇。这部新剧本将把闽台数百年的血肉渊缘呈现于世。这将是父亲另一部链接历史和当代的作品。非常期待并预祝父亲新作成功!

中秋佳节牵动海外游子的心魂,借此机会,谨以一颗感恩的赤子心,问候并感谢家乡亲友,热烈祝贺晋江(安海)首届中秋文化节的盛大举行!祝愿家乡文化事业丰盛发展!

(曾明路写于2016年9月16日,今日安海发表)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闽海儿女》电影剧本三部曲

 

安海现在最繁华的白塔地区。白塔处于著名的安平桥桥头,和桥一样,已经走过八九百年的历史。安平桥一带,已经建起了一个广袤的公园,免费供民众享受。

 

 

宋代建筑的安海白塔60年才上一次华灯。今年,她被点亮了!

 

中秋博饼

 

 

父亲新书首发。这本电影剧本三部曲《闽海儿女》已经在新华书店及网上书城销售。

 

央视采访安海,并采访我父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