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必言志,治国更无须言志

打印 (被阅读 次)

诗词,治国,立志, 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偏偏有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来忽悠别人。

什么是诗?文学体裁而已,就是说它是一种语言形式。可以类比人的衣服。 所谓,诗需言志如同衣服需能表现气质一样,广告词而已。

看看,谁穿西服最有派?王子,明星,小鲜肉,嗯,好马配好鞍,气质完全被表现出来。胡扯啦,黑社会老大,职业杀手,旧上海滩流氓,穿起西服更拉风。

诗言志?看看这首国宝级的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除了语言格式整洁,朗朗上口,有什么志?不就是一老爷们看一美女,然后想把她弄到手吗。一种感情描述而已,和“志”扯得上吗?把形式去了,它与下面这歌有区别吗?

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那)谁,
那就是(那个)要命的二妹妹;
那山上长着呀十个样样(这)草,
十样样我(那)看上妹子九样样好;
满天天(那个)星星呀一颗颗(那)明,
满村村(那个)挑中妹妹你一个人;
一对对(那个)喜鹊呀绕天飞,
好比是(那个)哥哥(呀)和妹妹;
哥哥我在(那)圪梁梁上(呀)妹妹你在(那)沟,
心事你要是对了妹子你就摆摆手。

诗在唐朝盛行,为嘛?因为那时娱乐不那么发达,宫廷歌舞团只会唱简单的歌词。于是就诞生了一大批会编押韵歌词的诗人。李白,杜甫那帮子人就像现在的电影明星刘德华,李连杰一样火了。火了的明星然后就开始膨胀,例如李白写个诗还要给皇帝耍下大牌,顺便把贵妃蔑视一下。这本来就是他职业素养不好,到今天却被人认为他多有志。志在哪?有陈胜“燕雀安知鸿鹄”?还是有曹操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所以,诗词只关娱乐,无关志向。杜甫这人就比李白好,鸡毛蒜皮的事都放在诗词上娱乐了,比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痛苦的事被诗歌盖一下,生活毕竟美好许多。

诗的娱乐化后来更进一步,什么宋词呀,元曲呀,形式多样。最后演化为戏剧,电影,以至现在的娱乐视频。 凡是所谓要把什么志向呀,教育呀,高尚情操呀,等等东西放在这娱乐之上,最后的结果必然扼杀其娱乐性。典型的就是姜昆和郭德刚对于相声的理解。

所以,别去志不志地去赏诗。 写不出诗的一样有大志,诗写得好的一样没志向。 两者没任何联系。

治国也一样,和志向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有志向的不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把国家治理好的不一定非要有志向。

举几个例子吧。

隋炀帝,这个人有志向吧,他统一南北,创立科举,开大运河,如果没有后来的失败,中国历史上那几个所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一个能和他相比。问题是,这哥们志向太大了,他要统一天下,灭人家高句丽。失败后还不灰心丧志,屡败屡战,结果全国人民受不了那苦,反了。试想一下,当时这哥们少点志,多写写诗(他的诗也厉害得很),和女人们搞点娱乐的事情,哪里还会有什么唐宗呀。

康熙。后人都在歌颂其文治武功,说他自小就有大志。实际呢,康熙是个非常实在,从不为某种所谓志向来定国策的人。他灭鳌拜,平三番,以及后来征战戈尔丹都是为保权力而被动的行为,而不是为了什么解放全人类,统一全天下之大志而做的主动出击。这里有他的一个对联,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一点心思:

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
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 


然后看看现代人,比比老毛和老邓。老毛时代,中国人民天天呼口号,扬志气。除了“把红旗插遍全球”的大志向,还有具体的“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的小志向,结果呢,中国人没能去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自己却成了那三分之二的贫穷者集团的成员。

老邓就不一样,他知道所谓“志向”仅是夺权斗争的口号而已,治国的指标就是要让老百姓富裕。别跟我谈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才是好主义。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结果中国经济一改老毛时代的颓势,从此腾飞。

最后还有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把诗,治国与志搅和在一起呢?这与人的那种“鱼和熊掌”都想占的心态有关。

你把国家治理好了,人民过得很舒服,自然人们就要歌颂你。 歌颂你就要拔高你,说你高瞻远瞩,说你高屋建瓴,说你自小就有雄心大志。于是好的治国者必须要有大志,你没有,我们可以加给你。

同样,你诗写得好,也要有大志。你没有,我们可以帮你有。比如李白这首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本来是个娱乐的事。李白要走了,朋友邀请他到秦淮河红灯区喝酒,叫了几个美艳的江南三陪。然后李白喝高了,想到明天要分别,就哭了,然后就写了个歌词。本来一点志向的东西都没有,但我们非要把志加上呀,看看“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多有志向呀,多豪迈呀。 

不过,确实有人把诗,治国和志向连在一起玩的, 但那只是个别现象。比如屈原的《离骚》, 有诗,有志,有治国。可惜的是,读起来一没娱乐,二不挺志,三不能借鉴来治国。

百家言一 发表评论于
或言志或言情,本无定法,也非特定要求。谬论不存在,文章便无立意之本。但内容有可读性
mike05 发表评论于
此志未必為彼志。詩言志之志,情志也。白話即感情趣志。與志大才疏的志,還不是一回事。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有道理
旧日云中守 发表评论于
是的,中国的儒教真的是一盆糊涂糨子,把宗教、哲学、治国混成一起,后来再混入礼法制度、文学和书法等技能(君子六艺),然后这种体制下选拔的人才就是一个样子,惊人的重复的历史事件在中华大地上发生。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这个根子在孔子身上。孔子的基本理论就是把哲学学好了,意志坚强了,就万事得解了。儒家事实上是一种宗教,但却以治世为己任。政教不分,天下不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