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为何在教育创新力比拼中惨败于中国?

无往无来,以笔作刀;无拘无束,1234
打印 (被阅读 次)

 

PISA是世界最权威的教育评比体制。奉行“先进教育体制”的丹麦在PISA评比中惨败中国后,非常不服气,说中国教育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而他们奉行的“探索式”和“启发式”教育,其特点重在创新力与团队合作。因而PISA测试,完全没有测出他们的优势。
他们要求同中国学生进行公开公正的教育比赛。于是由丹麦广播电视台牵头,选取了丹麦城市奥胡斯九年级一个班级和中国哈尔滨市69联中初三一个班级。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档次学历相当。
丹麦人要求把他们的优势“团队合作”和“创新力”作为单独测试,纳入比赛中。比赛有五方面:阅读,数学,团队合作,创新力,和英语。结果是四比一,中国班除英语外,全胜丹麦班。也就是说,在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完爆丹麦。
为什么奉行许多中国人倍加推崇的“先进教育体制”的丹麦会在丹麦的教育优势中惨败中国呢?
丹麦教师工会主席ALLAN最后作了总结:过去很多辩论中,有些人认为书本知识顶个球,创新能力大过天。创新能力是要以知识为前提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有一种趋势,人们把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书本知识切割开来。这个是极其危险的。
丹麦的失败,主要是他们高估了学校对学生的影响。这也是批评中国教育体制的学者们的通病。
首先,创新力是一种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学校教育,局限于教室。更取决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学生们在校外玩游戏、同小伙伴们玩耍、在网络上互动等,对创新能力的启发往往胜过学校教育。那种认为在中国填鸭式教育下,学生缺少创新力是一种偏见和成见。
其次,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知识上的,有了足够的知识,才能融溶贯通,触类旁通,创新才能呼之即出,不翼而飞。而在丹麦,常识课总被打断,比如野营、合影、足球联赛。上课时经常有一大半的学生不在。
常识课老师inge meldgaard说:凡是我上课,经常受到这些活动影响。我上的课包括历史、社会科学、地理、生物。教学大纲的内容很多,但我们的上课时间很少。最后学生学到的很少。  
下面是丹麦中国学生创新力和团队比赛的概况。
一. 创新能力比拼:完成一幅未完成的图画
具体考核方法是:学生们每个人得到一张纸,上面画着两个弯弯,他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幅画完成,最后给画取个名字。
然后由两个丹麦专家、两个中国专家一起进行评价哪些画画更有创意,根据原创性、灵活性、思维开阔性与创意拓展性等四个标准打分。结果中国班被选出的创意作品有多张,丹麦队被选出的仅一张。中国班大胜。
二. 团队合作能力比拼:搭纸房子
中国丹麦各出两组选手,每组4个学生。评委给每个小组50张白纸和4卷强力透明胶。任务是建立一个能独立支撑的,4个成员都能进去的建筑物。评价好坏不是谁的房子漂亮谁就赢了,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如何合作的。比赛限时30分钟。结果中国班完胜。
丹麦师范大学教授Niels Egelund一段话很值得深思:丹麦学校长期有一种文化就是“在这里,我们感到快乐,所以我们爱学习”,我问他们你们能不能换一下顺序,“在这里,我们学到了知识,所以我们感到快乐。”
最后分两方面来谈谈中国人的创新力。
一. 诺贝尔奖能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力的标杆?
很久以来,诺贝尔这种世界顶尖的奖项,都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研究团队后面,还有更多的团队直接和间接的支持。诺贝尔奖的比拼,不仅仅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创新力比拼,主要是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比拼。
一个即使创新力爆表的人,站在地上也是够不到天花板的。要碰天花板,一定要踩上椅子和桌子。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很差,这几年改善了不少,但还有很大的差距。等到中国补好了课,同西方发达国家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再来谈诺贝尔奖也不晚。
二. 中国人真的缺乏创新力吗?
这里应该谈的是整体国民的创新力。创新的动力是需求。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比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甚至连手机都不会制造时,这个国家的人们创新的动力一定是制造出一个相仿的手机,而不是去制造出更新型的手机。
因为手机已经存在了,制造过程注定是一个模仿或山寨的过程。而山寨过程注定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为别人是不会给你现成的图纸、工艺、和材料的。如果是从空白起步,其过程中的创新可能更多。
经过十年文革的中国,当时简直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中国这些年都在拼命补课,赤脚追赶,追赶的过程一定是山寨的过程。山寨多了,山寨过程中的创新累积多了,量变到质变,就会有一个飞跃。一些高精尖产品,中国先是山寨,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第一,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独立自主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一个例子。
这几十年来,中国同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说明了中国人整体的创新能力不仅不输于美国,按年平均算,还超越美国。
中国在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仍然留下了足够的人才支撑整个国家的进步。中国人的创新力不容轻视。
 
 
 
 
 

 

 

 

 

 

 

Dancrystal 发表评论于
很同意上面几位说的,作为中国人绝不要妄自菲薄,但是我也不认为这个测试就能说明中国的目前教育体系就比丹麦的优秀,有一点大家都忽视了,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和非应试教育体系出来的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我因工作原因近距离接触丹麦大学生和来自亚洲的交换生,包括中国,新加坡,韩国,一个和显著的不同是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学生更习惯于听老师的话和记住学到知识,不太会去想背后的道理,这一点对工科的学生尤其明显。应试教育有弊端,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国,应试教育是唯一可行的,不光是中国,也包括亚洲大部分国家。另外,丹麦优等生是非常优秀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很少一部分的优等生,才能造就今天丹麦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生物类产品。
xioduo 发表评论于
看过这个纪录片,像是结论同楼主讲的有出入。可能是我看得不仔细,在最高一档丹麦的优等生是超中国的,但中档低档是中国遥遥领先。丹麦学生的好中差跨度很大。结论是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老师的专业性。
狸猫的爸 发表评论于
看看华人在海外的成绩就知道说中国人没创造性差是无稽之谈. 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基楚科学和现代科学都起步晚,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需要足够的知识. 当前国内的主要问题是, 整体还处在一个补课阶段, 缺乏足够的领军人物. 但近几年随着国人的回流以及和国外交流增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再过20年,中国人在各个科研领域都会站在前面.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蓝天白云:
“上课满堂灌,下课还是灌,有思考时间吗?”这和教育体制没多大关系,是社会观念的问题。如果中国父母能像美国人一样,不要求子女进大学、进名学,就没有千军过独木桥,就不会这么辛苦。
美国读书为什么轻松?因为除了亚裔,没多少白人同你竞争,黑人更少了。
美国有不少人高中文凭都没拿到。有很多人压根都没想考大学,不想进名校。有很多人一辈子满足当工人,当服务员。
如果中国很多孩子和家长同美国人一样想法,读书不照样很轻松?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飞来寺:
这个想法很好。城里的很多人都是在國内完成大学教育后出来的。想一想我们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情况。我们比同等学历的美国人差吗?国内的填鸭式教育,不但没有压制我们的创新能力,更因为肚子里的货色多,把理论吃得透,无论是创新还是研究能力都压过他们一头。
我写这篇文章的自信,来自遍布北美的同学和朋友。
沈成涵 发表评论于
一个小学生跟一个功成名就、著作等身的教授、专家,谁会更有创新精神?结果往往会是那个小学生,而丹麦等北欧几国已经几乎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了,拿一个小学生跟老教授比创新精神是可笑的。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蓝天白云:
看问题,不但要看个别和微观的,也要看宏观和全部的。既然大家谈的是统称:“中国人”、“中国教育”,我们就应该以宏观为主,看中国国家整体。
看中国的进步和创新,更不能割断历史,横向比是应该的,纵向比也不能忽略。
中国土地上如果没有大量创新,中国教育如果没有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翻天复地的变化。
有幸同中国的大学老师和中国的科研人员接触,同网上说的非常不一样。
建议你有机会去看看中国的大学和中学,看看老师是不是像你说的:“都是摆一付比孩子高一头的样子,自己都是对的,孩子要绝对服从,完整不差的背下来,从不鼓励怀疑权威”?
网上的,往往是被放大的。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瀛客:
附上2016年自然指数排行榜。
全球国家对决:中国位列第2。
在国家排行榜中,美国毫无疑问位列第1,得分17203.82。
中国名列第2,得分6478.34,虽然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第3名德国的1.6倍,4—10名国家依次是: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意大利。
中国打败日本。
自然指数排行有多权威?
自然指数排行,发布机构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主要用来评价全球各大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自然出版集团旗下产品,包括以《自然》为核心,《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和《自然评论》等一系列牛逼闪闪的期刊群。通俗地说,《自然》和美国《科学》两本杂志是当今全球范围内上百万种学术期刊的金字塔顶。
自然指数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它的编制过程相对科学。
首先,会有2个独立评选小组遴选期刊;其次,会向全球各大科研机构和大学发出2000—3000份调查邀请,验证遴选期刊科学性。然后,会确定68种高水准期刊,而这68种期刊约占全球自然科学期刊总引用量的30%。最终,研究人员会对这些期刊的6万多篇论文进行统计。这种统计既计算论文总数,又会计算不同国家和机构在每篇论文上的相对贡献。这个评选,每一年进行一次。携此权威,自然指数排行颇受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重视,也在国外很多大学排行榜中占有很高权重。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蓝天白云
你说到点子上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必要的人才,而不是集中力量培养几个拿诺贝尔奖的尖子。
中国基础很差,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批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人才。
这几十年来,中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差距迅速缩小,没有大量的创新是办不到的。中国科研进步的步伐比美國日本快,说明了中国人整体的创新能力不仅不输于美国和日本,按年平均算,还超越它们。
中国的教育体制每年除了培养出许多发达国家需要的有创新力的人才(流失),还培养出足够的、有创新力的人才支撑整个国家的进步。
模仿或山寨不是创新,但在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模仿的过程充满了创新,因为别人是不会给你现成的图纸、工艺、和材料的。模仿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思路,许多人称为“土办法”的,就是超越前人超越洋人的创新。山寨多了,山寨过程中的创新累积多了,量变到质变,就会有一个飞跃。
从造福人类的水稻育种技术,到高大上的航天航空科技,从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高速铁路技术,到实验室里实现的人类单个卵细胞高精度基因组测序……中国科研力量正在各个领域取得单点突破,由量变完成质变。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蓝天白云和瀛客:
关于诺贝尔奖,这是一个国家科研基础问题。中国人出国了才能拿到诺贝尔奖,这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一个即使创新力爆表的人,站在地上也是够不到天花板的。要碰天花板,一定要踩上椅子和桌子。中国同日本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很差,这几年改善了不少,但还有很大的差距。
诺贝尔这种世界顶尖的奖项,都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研究团队后面,还有更多的团队直接和间接的支持。诺贝尔奖的比拼,不仅仅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创新力比拼,主要还是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比拼。
不考慮历史上的科研实力巨大差距,不考慮中国经历过失去的十年(文革十年),直接拿现在的中国、日本、美国相比,有失公允。
只要想一想80年前,日本美国已经能建造航母了,把现在中国的落后怪罪于中国教育制度是非常片面的。
瀛客 发表评论于
确实,与中国人最瞧不起的小日本比比就一目了然了。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要看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数,不是名次,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是任何课堂也解决不了的,有几个大企业家是学校的学霸?
捉刀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蓝天白云:
1 丹麦和中国的比赛不是模拟比赛,内容和方式是他们定的。创新能力比赛是丹麦人设计的。
2 丹麦教育质量比以色列高。在PISA中,丹麦是看不起以色列的。丹麦自视很高,所以不服气中国。
3 PISA是目前最权威最公正的国际教育评价体制,这点以色列、美国、和日本等都没有异议。中国雄据双冠军。以色列Reading 是34名,Maths 没进入前40。丹麦比以色列高多了。
4 PISA 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效法中国“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也提出效法中国,说:“我希望看到全英学校采取全班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科目上。” 日本重回填鸭式教育。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迪士尼乐园全世界除了美国,法国各一个,三个全在中国附近,仿制别人的是要钱的,中国几千年悠久文化,这么点文化自信都没有,动动脑子,把西游记搞成乐园,搞好了,比米老鼠好一百倍,人家英国,德国,俄罗斯为什么不建,上海搞抢自己人香港生意不说,根本就是赚中国钱多的傻瓜的钱,丢中国人的脸,还美的够呛。
改革开放初,连广播员说话都要拿个香港腔,台湾腔,现在,中国刚刚有两个钱,学生奥林匹克拿了几个奖,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好的,无视大部分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夸夸其谈,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的现实,对中国的教育不做检讨,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只去挑别人的毛病,无助于自身的提高。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一个占世界人口这么大比例的国家,有这么聪明的孩子,拿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在外国,创新能力,比不上日本,就更不用说,德国,以色列,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是什么?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创新是超过前人,我们的家长,老师都是摆一付比孩子高一头的样子,自己都是对的,孩子要绝对服从,完整不差的背下来,从不鼓励怀疑权威,上课满堂灌,下课还是灌,有思考时间吗?没有独立的思考哪来的创新。中国孩子很聪明,在中国教育这片不鼓励创新的土壤里,学会的是抄袭,模仿,因为这最省力,不可能长成创新的大树。
武大郎开店就是中国科研机构,学术机构的现状,一批自己不行的权威,压制不同意见,所以有本事的人也没法出头。
飞来寺 发表评论于
应该有25岁后10年、20年的跟踪数据才好说明问题。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要比同德国比,同以色列比,丹麦人没有危机意识,根本不愿意学习,你逼他学习他会造反,你看看以色列人对知识的渴求,并不忽视基础教育,要比应该是在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后的成果,那个大。以色列人,学习没耽误,享受快乐照样不耽误,中国的教育以牺牲人的快乐幸福为代价,换来模拟的比赛的胜利,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幸福剧团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赞! 收了。
hunwei 发表评论于
下次比耍嘴皮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矛盾在于,社会没有创新力就没有进步,但是社会只需要少数人创新,需要更多的人执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难以分辨谁是创新的苗子,谁是执行的材料。教育成本又决定了因材施教的个体个性教育无法有效普及。所以绝大多数的学校教育必然是某种折中,既不能完全推个性创新,也不能太过在乎考试知识。野营、合影、足球联赛等等的长期影响,或者合适比例还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基本没有这些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常识。
ingodwetrustforever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善长比赛,能不能创新不是比赛能比出来的,中国的教育适合培养工程师技术员,但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一是天生,二是文化,三是社会环境,四是自身努力,中国人千年之内不可出爱因思坦及牛顿这样的天才,沒有这样的基因,也不可能出乔布斯这样的人,因为沒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当然,马云是个离外,要不马云被称为外星人!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很多人诟病中国教育体制,其实我觉得中国基础教育中的理科和科学教育还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些学科有一定的标准,又有很多抽象思维,如果不花一定时间很难掌握到某种水平,就好像你想当程序员,但是不愿意下功夫写程序和找bug,指望灵感降临,突然就变成能手,基本是不可能的。
我记得有些学霸同学,真是很喜欢学习,抱着数学习题300道认真钻研,用课余时间搞清很多题的解法和根本原理,并乐在其中。那才是得到了学习的真谛。
虽然青少年时全面发展很重要,但是不可否认最终社会是要求专业人才的。样样粗通无一精通并不占优势。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之所以用北欧小国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国民成份单纯,教育水平比较统一。美国公立学校水平参差不齐,差的实在太差,所以国家的重点在于把后进学校的水平拉上来,而不是猛推好的。而且美国在pisa评比上也并不领先,反而要向北欧学习。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发表评论于
丹麦小国代表不了什么,应同美国比,对于海外华人来说输赢都开心:

输了,至少自已的孩子在胜的一方的体系里受教育。
赢了,说明华人各方面都厉害,祖国有前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