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一种信仰 穿越30年风雨归乡路

打印 (被阅读 次)
    “春运”最早出现于1980年,诸多人员集中在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每一个出门在外回家过年的人心中最深刻的生活纪实。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次“征程”,无论风霜雨雪,家才是心的向往。下面让我们用心体会回家之路上的欣喜与无奈。
  还记得没有空调、站站都停的绿皮火车吗?还记得当年时如何挤上火车的吗?尽管寒冷、拥挤,但也是80年代最好的回家方式。
  除了火车,巴士是首选的回家交通工具,日野大客是八十年代最早出现在北京的进口巴士。这种客车已经成为历史,再也看不到了。
  八十年代乘车难困扰每一个在外打工的人,图为1982年人们争相上车回家。
  为了应对汹涌的人潮,广铁将部分运送货物的“闷罐车”改装后作为客车载人运行。白天闷热,夜晚寒气逼人,图为1995年一女子坐在闷罐车里挥手告别。
  1999年,春运期间从车窗上爬下火车的打工妹。经历过春运的人,尤其是低收入的农民工群体,都会对曾经的绿皮车情有独钟。票价便宜、只要能挤得上车,就能回到家。
  随着春节返乡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坐火车,已经不能满足春运期间的需求,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也开始登上舞台。图为2001年春运期间,一农村的微型小货车载了17人,被交警查个正着。
  2008年,随着动车的开通,中国铁路高速铁路开始“大跃进”,图为2011年,动车组的高级软卧车厢。
  2008年,南方遭遇罕见的雨雪灾害,大量旅客长时间滞留,让春运”一下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图为2008年1月31日,近20万回乡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
  当然,也有许多人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图为2010年,福建商人邹建明乘坐私人飞机回乡探亲。这次他乘坐着自己购买的直升机回家过年,一趟下来,花费至少300万。
    图为2011年1月19日,一批批骑着摩托的返乡大军顶着风雪回家。
  没有买到票,骑行爱好者骑车回家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图为2011年一位骑行爱好者在回家途中,经过常山县境内所拍摄的美景。
    2011年,一场名为“春节回家,乡助同乡”的公益活动在广州启动,站在回家过年公益活动的广告牌前,让人顿时觉得年味已近。
    2012年几位年轻人长途骑行回老家过年,从东莞到北流,几位骑行者正在国道边休息。
  2010年,12306网站上线,买票从过去到窗口排队变成了网上排队刷屏,12306网站脆弱的安全体系轻而易举被击破,让人们怀疑花了5亿的12306网站,钱是否用在刀刃上?图为2013年,黄牛介绍抢票插件。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道路旅客运输超31亿人次,公路运输是承担中短途旅客和长途旅客的主力军。图为2013年2月4日,成都首个春运临时应急发车点在北门汽车站设立。
  近些年,拼车成为一种潮流。春节将至,不少外出务工青年选择与同乡自驾“拼车”回家,分摊车费。2013年,在高速公路,几位旅客临时下车,整理货架上的行李。几位在外务工青年拼车回家过年,行程近千公里。
  每年春运开始之前,各航空公司纷纷使出竞相降价的手段,在高铁开通以后更是如此。但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机票成本较高,并不是首选。图为2013年,国内某航空公司乘客登机。
  在外辛苦的打工者,回家只是大笔花销的开始,他们不在乎旅途是否安逸与时间长短,能带他们回家,就已经足够。图为2013年,列车上乘客利用一切空间沉浸梦乡。
  近年来随着乘用车的普及,自驾也成为了春节返乡的重要交通方式,图为2014年,一位开车回家过年的司机在告诉服务站收拾行李。
  随着中国多条高铁的开通,大量普通旅客列车和动车组被取消,许多人无奈的“被高铁”。图为2014年,旅客排队等待上车。
  2015年,广西梧州市藤县路段,一名由广东驾驶摩托车返乡的民工在途经藤县时,与货车发生摩擦,遭大货车碾压死亡,交警正在维持现场秩序。
  每年春运时刻,粤桂交界的摩托车返乡大军,蔚为壮观。图为2015年,在粤桂交界的广西梧州市藤县路段,“铁骑大军” 长途跋涉返乡过年。
  2016年,广西桂林全州县降下今年的第二场雪,当地多条道路因结冰交通中断,不少回家过年的民众身背行李,手牵小孩,冒着风雪徒步走在回家的最后一段旅程上。图为广西全州返乡民众踏雪徒步走在东山瑶族乡的公路上。
  2016年,一名河南在镇江打工的男子,因为收货无果,准备徒步从高速回河南老家过年。在歇脚的途中,被镇江高速民警发现,随后送离并被劝乘坐大巴返乡。
  2016年因北方连日雨雪天气影响,南下部分列车出现不同程度晚点,导致广州站始发列车循环晚点。图为2016年2月1日下午,10万旅客聚集在火车站广场周边,排队进站。
转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