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和被动的为孩子试水 - 经历孩子的经历

打印 (被阅读 次)

最近被朋友拉进去一个关于子女教育的群组,看到关注孩子教育的好爸好妈们各自发表和分享自己在教养孩子上的意见和经验。想到多年前,我在论坛上甚是积极。如今想来好像恍若隔世。

跟十年前不同,我现在年纪大些,过四十了,不像以前三十多岁的时候在论坛上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成熟的和星星半点的没怎么经过脑子的,那时候,我是想到啥就赶紧说,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在想啥。:)而今,much slowed down,张嘴的时间少了,更宁愿听听别人在说什么。要是不喜欢听,也许笑笑略过,不同意的地方,也许最多在心里说“oh such baloney",然后就走开了不再惦记。

但心里还是有看法的。呵呵。本性不改。都说了,personality不会变,变的只是behavior。:)

好吧,还是回到子女教育话题。

我们在美国做小美国人的父母,多少有些岸上人看船上人的感觉。孩子生长的环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所以父母常常有种“老革命对待新问题”的束手无策。看着孩子们在我们没走过的路上,穿着我们没穿过的鞋在行进,自己却无法用“想当初,俺。。。”来对付孩子。

我无意给父母建议,只是想提出这点看法。这是跟据我自己的经历。

老大上高一(九年级)那年,正是老二满五岁上K年级。有了更多的时间,我决定去full time上学。我在国内念语言的,来美国后失去专业,所以去读个有谋生技能的学位而已。我辞去了在公立小学和社区学院的admin的底薪底层工作,成了个全职大学生。:)

随后的三年时间,我先把一个美国高中生申请大学的路走过了一遍,然后又把一个美国年轻人在大学本科阶段的路也全部走了一遍。本科要上的基础课,包括绝大部分的core curriculum(History, Government, Art, Speech, English, Science...). 我和年纪只有我一半的年轻人一起打堆,一起竞争和互助,分享彼此生活经历和现状。

辛苦又有趣。

而且很值。

我当时有个silly的担心,就是老大进大学了,我还没毕业,这样老妈儿子一起上大学,有点那个。。。所以,我的agenda就是赶着三年毕业,每个暑期都修满了课。还好,一切都如我愿,儿子高三那年五月份,我如期毕业了。:)说诚实话,其中也有老公和儿子在学业上的帮助。

剩下的,就是带着“i know how it works"的神情和理解心,看着儿子怎么申请学校,怎么度过他自己的大学四年。

关于申请和选校,写essay,找advisor;进校后的选课,参加团体,寻找实习;还有大学期间的诸多现实,比如酒精、药物和relationship... 这些我都有了第一手的经验和近距离的观察。

大学毕业后两周我就被公司雇佣,随后三年中经历了两次跳槽。跳槽的原因基本是着眼于找到生活的平衡。在钱、健康、快乐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有过纠结,有过改变,有过悟性。

结合所有这些,给予我的和我所得到的,却是更多多宽容和open mind,更mellow的心态,少了obssession和harshness. 

学到了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要纠结于此时的小得小失。进大学不是终点;四年大学也不是终点,绝对不是。进入职场后也不是。而怎么handle那四年大学,怎么handle职场,从而最终怎么handle生活,才是更重要的。而这其中,又总是充满了变数与机遇。

有一点改变是没有预见到的,那就是是否进名校的重要性对我个人来说下降了。我上的学校,在老中推崇的US News排名中,只排在五六十名。在这所恨大的州校,我看到学生们的分层之多,从非常average到super talanted;从无法毕业的,到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到机遇频频眷顾,直升各个令人羡慕的学校和机构的。。。以我浅见,我在这点的看法就是:只要学校不是太差,真的要看学生自己。美国的大学,前百名应该都不是开玩笑的,都拥有很丰富的资源。这事就要看个人怎么规划自己和handle机遇。

学到了要珍惜此时此刻,不要只想可能的结果。孩子一晃就长大,跟你的缘分很快就裂变,要和他们多有quality time的时间,而不是仅仅当司机、饲养员和监工。

老大进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就不得不看到令人悲恸的事情发生:他的同层室友在寒假期间离开人世(据说是自杀);紧接着,他们那栋新生楼,在春季开学的头一天,一个19岁的孩子从楼顶坠下身亡,因为药物。这两件悲剧,只相隔一个月。

我相信,这个时候做父母的,想到的应该只是孩子是否平安,是否康健。分数、gpa估计都退到黯然的幕后了。

孩子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美德高于一切。作孩子的role model,不容易,但养成习惯后,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提升。我不能控制孩子,却能影响孩子。孩子在我身边,我的言行举动都在对他们进行小雨润土的影响。根据我家的情况,我总结的对我们最重要的品性包括:积极自信的心态;诚实自然的性情;乐于助人的人品;懂得爱,学会爱;不囿于书本知识,保持对万物的兴趣;。。。

有了我那份和孩子一起经历学校的岁月和体验,我和孩子的关系也更加丰满,对这部分曾经欠缺的社会体验也有了弥补。我走回到现实的土地,感恩和欣赏我们所拥有的,用希望拥抱更多样更宽广的未来。

上帝真眷顾我和我的孩子们。:)





 

yichen 发表评论于
好文,看得出博主是真心悟到了这些,充满了成熟的韵味,我们同是40岁以上,很多感想我也是在人到中年后深有体会,只是写不出来。博主总结得好。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真好,你孩子很幸福。
心畅乐_73 发表评论于
写得很好!孩子转眼就长大了。和他们的quality time 更重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