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编的文革故事 (图)

祖国在唱红歌。祖国山河一片红。 文革在延续,因为有文革的传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们民族的文革。
打印 (被阅读 次)

“文革小报”寻根第56篇。

文革“结束”至今39年了,文革的事儿,可以算现代史。39年旧,许多当事人仍在,自然有许多故事。这里介绍一个当时讲当时的故事,也许可以帮助朋友们理解现在讲的一些文革故事。上小报:

取自1970年夏天津小报“文艺革命”。

此文标题说的很清楚,这是“革命故事”。“故事”,可以放开了编。几个月后同一个小报特为对“故事”加以规范:

所以这篇“我是一个红小兵”的真实性不是讨论的重点,返读的注意力,放在围观1970年咱国社会的“文革价值观”。

这篇故事的主角是“小红”,一位女孩,文革时的小学“红小兵”。

主要配角,小红妈,街道“积极分子”。

配角戏不多,一头一尾露了两面。

上来,配角把故事给铺衬好。街道积极分子小红妈听从太祖指示,做砖坯“备战”。而当时社会治安有一些问题,砖坯做出来放在街上需有专人“看护”,不然有不确定的风险, 而看砖坯这个“备战”值班,比不上带着太祖红宝书去开街道“紧急会”重要。分不了身怎么办?当时的孩子不很受宠,可以派上小学的女儿独自在晚上只身涉险站岗。围观到的价值是:带着红宝书开会尽兴>“备战”看护砖坯>上小学女儿的人身安全。

剩下的戏都是主角小红的。

小红看到砖坯,就想到“美帝国主义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然后有了太祖领导翻身, 翻身了让美帝、苏修羡慕嫉妒恨,要来破坏翻身。结果是小红怀着“拼了”的激情,转着圈的用“边疆巡逻”阵式护砖坯。

这个小红“大声想出来”的价值有些疑问。比如,“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有待取证。何时?何地?杀多少人?另外,抗战中帮助咱国从咱家打走来侵略的“日本鬼子”的美国、苏联俩“盟国”咋就“老想”着“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了”?怎么一下子就从三打一的抗日成了一对三的受气包?(这不是成心破坏40多年后的抗战70年大阅兵吗?)太祖爷如何英勇腾挪成为受气包的,欠个交待。

小红给妈顶班让妈去学红宝书尽兴而毫无怨言,因为小红觉得看护砖坯很神圣。神圣到冷了也不回家添件衣服。其实砖坯们承载的风险并不是那样大,小红在取电棒和搬砖坯的时候都曾丢下砖坯于身后,让它好自为之。不过取电棒与搬砖都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之类问题,是为了砖坯。为了砖坯让砖坯承担点儿风险可以;而穿衣服是为了小红个人,为个人让砖坯承担风险万万不可。

从冷了不加衣服,进而把家里的炉子熄火、把塑料床罩贡献出来,把自己彻底淋湿,都在拱一个主题, “我是毛主席的红小兵”。为太祖献身,帮着太祖弄砖坯“备战”,好防止美、苏、日打过来伤到太祖。为了这个神圣,砖坯也自然神圣了,小女孩的身体风吹雨打冒风险,不是很值得吗?

至于被从雨湿前抢救出来的砖坯如何帮助“备战”,又如何帮助太祖的世界革命大功告成,还有那么重要吗?

最后说一下,小红故事的真假不论,当时的价值确实有如文中所述那样。老汉在1970年也在上小学,也做过砖坯。虽然文革结束前从没见过海,可这并不影响老汉喜爱那首歌“我爱那蓝色的海洋”:

我爱那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 …….毛主席挥手指引航向,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孩子,砖坯,太祖,备战,巡逻,还有个想象中的大海。

这歌老汉现在已经不唱了,可调调有时候还会潜入脑袋里的MP3中,*_*。

小红你还好吗?

 

 

 

 

 

 

 

 

 

 

 

 

文革传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艾妈妈' 的评论 : 借一段那谁的话,“文革人不死,只能凋零”。 这摊出来的鸡蛋不可能再收回去了,^_^。 小红这种故事,当时不知有多少人编过。再问好。
小艾妈妈 发表评论于
哈哈,还惦记小红呢,那可是当年的校花,觉悟大大地高啊,多少少年的梦中情人哈。

我发现自己想象力缺乏,终于找到根由了,启蒙data不足,少了孩子,砖坯,太祖,备战,巡逻,还有个想象中的大海。

文革传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瀛客' 的评论 :
带孩子出乡下容易,带乡下出孩子就不同了,^_^。问好,常来坐。
文革传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eps' 的评论 :
大侠好。而且在继续,股市跌了,先抓”敌对势力“。常来坐。
瀛客 发表评论于
在当时那种特殊状况下,绝大部分人丧失了分辨真伪、善恶的能力。奇怪的是至今还有不少人缺乏这种能力。
Fieps 发表评论于
呵呵,“解放后,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前言不搭后语。
文革中,这种编造出来的神话太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