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二十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中)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打印 (被阅读 次)

古战场游记之二十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中)

 

德军渡过顿河后斯大林格勒的严重局势:

 

      从7月29日霍特第4坦克集团军强渡顿河起,斯大林格勒就面临德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分成南北突击集群。南部集群是霍特第4坦克集团军,除原有编制外,又增加了坦克第24师和步兵297师,计划从普洛多维托耶、阿勃加涅罗沃出发,占领京古塔车站,沿铁路线向北突击。北部集群是保卢斯第6军团,担任主攻。计划在佩斯科瓦特卡和特烈霍斯特罗斯卡亚之间强渡顿河,在雷诺克方向突击斯大林格勒北部,直抵伏尔加河,两个集团军有18个师,21万人,配备2100门大炮,1100架飞机,进攻中有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2个师掩护其侧翼,兵强马壮,志在必得。

     对这次进攻,希特勒寄予很大希望。进攻命令下达后,他得意地对身边的女秘书说:“跟我去斯大林格勒吧,时间不会太久的。”

     战斗打响后,遇到了苏军顽强抵抗,但保卢斯军团还是取得了进展。担任先锋的冯·维特尔斯盖依姆的坦克第14军攻占了顿河小弯曲部的登陆场,到8月22日日终前,德军已把突破口扩大到45公里。南部集群也不甘落后,起初进攻受挫,后来将突击方向由阿勃加涅罗沃东移后,在21日日终前,终于突破苏第57集团军的右翼。现在还剩最后一道防线,德军坦克就能长驱直入,饮马伏尔加河。

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英雄广场:

 

    8月23日是星期天,几十年后,一大批苏军将领都不约而同地记住了这一天。东南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对这一天印象颇深。晚年在回顾征战一生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战火纷飞的二百天中的一天》。这天清晨。雷诺克方向。德军坦克第14军正向苏第62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结合部发起冲锋。坦克14军是保卢斯的王牌,每次作战,都是它打头阵。那天,骄横的维特尔斯盖伊姆先让飞机和大炮狂轰苏军阵地,尔后才让坦克发起冲锋。

8月23日斯大林格勒局势:


   狙击德军的是苏62集团军步兵87师。该师在22日日终前奉命换防,行军途中遭敌军飞机轰炸。拂晓前尚未完全进入阵地,德军坦克就冲了上来。全师被分割成零星小股,喋血奋战。弹尽粮绝,阵地上连最后一门迫击炮都被炸毁,伤亡惨重。

苏军战士群雕:


     德14军冲垮了苏军阵地,长驱直入,切断了苏联城北守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与市区守军(东南方面军)间的联系。下午16时,进入拉托善卡、阿卡托夫卡、雷诺克一带,涌向伏尔加河,直接威胁北郊的拖拉机厂。同一时刻,在城西南部。德军南部集群发起进攻。至中午12时已占领第74公里会让站和京古塔车站,苏步兵38师陷入重围。

8月23日斯大林格勒苏德双方军队布防图:


    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司令员是在稍晚的时候才获悉防线被突破的。上午9时,查里查河左岸坑道东南方面军指挥所的电话铃声急骤地响了起来。空军第8集团军参谋长谢列兹涅夫上校报告:“据飞机侦察,小罗索什卡地域发生激战。敌两路坦克纵队每路约100辆,后面跟着满载步兵的密麻麻的汽车纵队,向斯大林格勒市区逼进。敌空军现正轮番轰炸我军阵地。”

斯大林格勒工人群众雕像:

 

     叶廖缅科命令第8集团军所有飞机全部起飞,轰炸德军。华西列夫斯基在地图上顿河与伏尔加河间划了一道线。说:“把工人狙击营、军政学校学员营组织起来,加强这一带防御,消除德军走廊的威胁。”当天下午16时18分,斯大林格勒城市上空突然响起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城市惊呆了,车辆停止了行驶,行人奔向附近防空掩蔽部,街道上响着警察刺耳的警笛。空中出现了数百架德国轰炸机,扔下了数千枚炸弹和燃烧弹,城市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斯大林格勒军民团结抗敌群雕:


    8月的斯大林格勒酷热异常,当德军轰炸时,正刮着大风。风助火势,一条条火龙吞噬着一座座房屋,一条条街道。成千上万座建筑倒塌了,斯大林格勒成了一片火海,数百名平民葬身于大火里。在伏尔加河边火焰有数十米高,德军把油库炸着了,燃烧的石油翻卷着,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响声。石油不断地从油库里涌出,大火奔腾着、呼啸着,它贪婪地吞食着周围的一切。被石油浸润了的土地,也开始冒烟;石油流向马路,柏油路烧糊了,发出阵阵臭味;它流向伏尔加河,河面上立刻滚动着火焰,把停泊在河上的船只也烧焦了。在熊熊大火中,不时传来炮弹和炸药的爆烈声,这一切真让人毛骨悚然。德军的空袭持续了数小时,晚上斯大林格勒上空被火光照得如同白昼。空袭将苏军通讯线路破坏了,那一夜许多部队与指挥所失去了联系,陷入了混乱。

斯大林为斯大林格勒战役题字:

 

     空袭发生半小时后,莫斯科与斯大林格勒失去了联系。斯大林来到通讯机房,焦急地等候着。机要秘书戴着耳机不停呼喊,数小时过去了,仍未联系上。斯大林脸色阴沉:难道斯大林格勒陷落了?

绝不后退的战士雕像:


     斯大林格勒到底怎么回事?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战士们拿着枪坚守着阵地,工人们也冲向了前线。8月23日晚,拖拉机厂经受了战火的考验。17时40分,厂区响起了警报,工人们连工作服都未换,迅速地奔到集结地,拿起了武器。与德军激战的,还有“红十月”厂、“街垒”厂工人营,捷尔任斯基、伏罗希洛夫、叶尔曼区的民兵队伍,斯大林格勒军民并肩作战终于阻挡住了德军的进攻。23日白天小罗索什卡战斗异常激烈。驻守在无名高地的苏62集团军87师1379团的33名战士一天之内打退了德军十数次进攻。起初德军出动70辆坦克、以一个营步兵将高地团团围住。打了一天,33名勇士竟打死了150多名德军,击毁27辆坦克。苏军只有一个负轻伤。这真是奇迹,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当晚,叶夫季费耶夫接到命令,向冲进苏军阵地的德军实施反击。反击是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科瓦连科少将亲自指挥。科瓦连科是个有经验的指挥官,下午2时接到命令,仅用5个小时就把突击集群召集起来。共有3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一个坦克军。任务是针对德坦克14军突击形成的长60公里、宽8公里的走廊。这条走廊的出现,切断了苏军两个方面军联系,对苏军极力不利。

重伤也不下火线的英勇战士雕像:


    那天晚上,伏尔加河畔炮声一阵紧一阵,淡淡的月光透过硝烟,照在战场上。苏军坦克集群悄悄逼近德军阵地。随着炮声轰鸣,战斗打响了。德坦克14军穿插速度过快,其两翼步兵未能跟上,在苏军冲击下阵形大乱。但坦克14军不愧是王牌军,很快稳住阵脚。科瓦连科指挥的突击集群兵分两路,一路受挫,另一路进展顺利,于24日凌晨2时冲进了大罗索什卡地域。切断了德14军后勤供应车队。但最后德国人预备队赶到,又恢复了供应。

     这场战斗打响之前,华西列夫斯基就对科瓦连科说,“这不是歼灭战,而是拚消耗,挫一挫德国人的锐气。”结果双方损失都很惨重,但苏军达到了自己目的。

失去亲人的妇女雕像:


     8月23日24时,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终于恢复了联系。华西列夫斯基汇报说:“城南德军占领了京古塔车站、74公里会让站。城北德军已进抵斯大林格勒北郊。在那里被阻后,向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进攻。敌人在维尔加契田庄、佩斯特瓦特卡车站地域突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左翼防御,并从拉托申卡地域向东突击,已前出至伏尔加河,将我方面军分割为两部分。敌军航空兵猛烈空袭斯大林格勒,城市处在火海之中。伏尔加河水上航道和供应我军给养的铁路线均遭严重破坏。”汇报结束时,华西列夫斯基强调道:“形势万分危急,但斯大林格勒仍然在我手中”。

斯大林格勒战役博物馆:


     斯大林听了汇报,深感形势在恶化,华西列夫斯基恐怕无法控制局面,他想到了救火队员朱可夫,此刻他仍守在莫斯科前线。8月27日,星期四,格奥尔吉·朱可夫大将奉命离开西方面军飞赴莫斯科。晚9时。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窗帘遮得严严实实,灯火通明。斯大林脸色优郁,对匆匆赶来的朱可夫说,“碰上难关了。德寇可能占领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战局也不妙。”他拿着烟斗的手挥了一下,像要驱散心中的不安:“国防委员会刚作出决定,任命你为最高副统帅,负责斯大林格勒防卫。”斯大林期待地看着他,决然地说:“我们不能丢掉这座城市。”然后郑重其事告诉朱可夫,他已被授予全权,可以调动城内两个方面军、空军及其它部队,还有机动集结兵力的大权。两天后,朱可夫降落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小伊万诺夫卡。9月5日拂晓,朱可夫在斯大林催促下组织苏军在城北进行了一次进攻。进攻前,朱可夫显得信心不足。他觉得兵力太少,准备也过于仓促。果然在炮火准备之后,苏三个集团军的进攻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有什么办法呢?再不发动反击,城市就危险了,敌人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俄里。斯大林要求他9月3日发起反攻,他耐心地向最高统帅详细摆明情况才推迟了两天。最后,斯大林难得地让步了。
    反攻是失败的:苏军24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66集团军发起冲锋后,立即遭到德军强有力的回击。德军集中了大量的坦克、炮兵和摩托化部队阻止苏军进攻,德军轰炸机不断轰炸运动中的苏军队形。第一天结束时,苏军才前进2——4公里,而第24集团军仍冻结在出发阵地上。第二天苏军航空兵大规模参战,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德军立刻从斯大林格勒地域调集新的部队。交战的三、四天,地面进攻已停止了,主要是各种火器和空战。这次战役成功的地方,是阻缓了德军进攻的势头。事后朱可夫总结道,这与一个多月前华西列夫斯基组织的7·25反突击多么相似啊,唯一值得夸耀的是苏军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这次反击战结束时,朱可夫从内心感觉到凭现有的兵力无法彻底扭转战局,要消灭敌人,必须另外寻找出路。如果说朱可夫有什么高明的地方,那就是他对战局准确判断和战机捕捉比别人要准确和及时,面对地图,他总是目光炯炯,地图上的红、蓝线条在他面前是活的生动世界,他从中找到自己的部队,也默默思考着敌人在做什么、想什么,自己应如何对付。

9月14日双方殊死争夺斯大林格勒市的局势:

 

     果然,9月12日中午,希特勒在“狼人”大本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第6集团军作为主力分两路突击,进攻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第一路由步兵71、94、295三个师和坦克24师组成,从亚历山大罗夫卡向东突击。第二路由摩托步兵291师、坦克第141师、罗马尼亚步兵20师组成,从萨多瓦亚向东北突击。两路兵力应分割围歼苏防御正面第62集团军,迅捷占领斯大林格勒市,“把他们统统赶入伏尔加河”。
     也就是这一天,朱可夫决定由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接替洛帕京将军担任第62集团军司令,负责守卫斯大林格勒市区。在他来到斯大林格勒的十几天中认识到只有这位无比顽强的将领才能挡住保罗斯一波强过一波的攻击。两个月来,双方在斯大林格勒郊外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不断组织反突击,从侧翼重创突入防御纵深的敌军,但德国人还是一步步逼近了伏尔加河,已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冲入斯大林格勒市区,第62集团军就是这座城市最后一道屏障,司令部就设在城中制高点马马耶夫岗的山脚下。

      斯大林格勒依伏尔加河而建,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仅5公里。东北地势略低,都是工厂和工厂住宅区。西南地势稍高,几个大的火车会让站和仓库都集中于此。第62集团军承担着斯大林格勒市的主要防守任务,它的防御正面从伏尔加何右岸的雷诺克村,经奥尔洛夫卡、戈罗吉什和拉兹古利亚耶夫卡以东地域,再经实验站、萨多瓦亚火车站到库波罗斯纳亚。整个防线距伏尔加河仅十数公里。9月12日傍晚,崔可夫走进这所被灌木丛遮掩着的简陋的指挥所。这时,进攻第62集团军的德国人约有9个加强师,空中有近千架飞机掩护。而62集团军在郊外作战时已减员大半,有的师只剩两百多人,有2个坦克旅连一辆坦克也没有。62集团军疲惫不堪的参谋长克雷洛夫用一只手撑着地图:“预计明天在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会有一场激战。集团军快要顶不住了,而我却无能为力。”说着热泪涌了出来。崔可夫一阵心酸,他一下子了解了这位才结识一天的伙伴,感动地说:“就是剩下我们俩,也要战斗到最后一粒子弹。”

    9月13日,双方直接争夺斯大林格勒市的战斗打响了。德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向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推进。炮弹和炸弹如雨点般落在马马耶夫岗上,指挥所与前沿部队通讯失去了联系,崔可夫被迫将指挥所迁移到察里察河谷一个坑道内。
坏消息接踵而至:苏62集团军北面奥尔洛夫卡防线被突破,126.3高地被德军占领。左翼,苏62集团军一混成团在德军进逼下被迫放弃了萨多瓦亚车站东边的拖拉机站。在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德军凭着优势兵力也突破了苏军防线。14日下午,德军攻占马马耶夫岗,中央车站和专家楼,沿察里察河向东扑向伏尔加河。冲入市区的德国兵以为苏军已经溃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纷纷从汽车、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上跳下来,象醉汉般狂呼大叫,有的还吹起口琴,在大街上跳起舞来。
     隐蔽在地下室的苏军战士气得咬牙切齿,端起枪向德国人瞄准。随着一阵枪响,德国人纷纷倒了下来。但后续部队仍象潮水般涌来。德国人开炮了,那幢地下室的楼房燃烧了起来。
14日下午2时,集团军司令部里告急电话纷纷打来,崔可夫显得焦虑万分。他手头已没有预备队。根据地图上的标志,德国人的坦克只需再推进10公里,就要完全夺占这座城市了。这时候指挥所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满身尘土的人闯了进来。“近卫13师师长亚历山大·伊里奇·罗季姆采夫少将向您报到。全师一万名官兵经过四昼夜急行军,现已全部集结在伏尔加河岸边待命。”崔可夫和在场的人象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一下子围了上去:“我命令你,今夜率全师渡河,明晨3时投入战斗。用1个团攻占马马耶夫岗,用2个团消灭市中心、专家大楼和车站一带法西斯,一个步兵营目作预备队。指挥所设在码头附近的伏尔加河岸上,不准后退一步。”

    13师是一支从莫斯科保卫战中锻炼出来的英雄部队,1941年11月在空降兵第3军所属部队基础上组建。组建之初,德军已深入苏联腹地,进逼莫斯科。全师立即开赴沃罗涅夫阻击德军。在艰苦的防御作战中,全师重创德军,荣获列宁勋章。晚9时,部队悄悄进抵伏尔加河边。河对岸德军已占据好几座高大建筑物,炮火猛烈地轰击渡河快艇。13师迎着炮火疾速驶向岸边。战士们没等船靠稳就纷纷跳入水中,涉过浅水,一上岸就一营一营地投入到连天的炮火和呼啸的弹雨之中,他们消失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里,使德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受到阻击。罗季姆采夫近卫军的出击有效地影响了战局,经一天血战,消灭德军两千余人,尔后他们扑向德军在城西和市中心的两个主要据点——中央火车站和马马耶夫岗,在那里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中央火车站是市内交通枢纽,也是通向伏尔加河河岸的主要通道,62集团军防线也由此穿插而过。那天晚上崔可夫在街头指挥作战,发现火车站被德军占领后,集团军防线被一分为二,部队处于分割围歼境地。他临时截住了一个执行任务路过连队,命令连长德拉停止原任务,改为带领全连占领火车站。车站周围的建筑物已被德军控制,他们躲在厚墙和掩体后面,居高临下,从四面八方射出的密集的枪弹,在苏军前进的道路上织成了一道道火网。德拉甘决定避开正面突击,采用迂回战术,抄后路攻占车站大楼。他将战士分成若干小组,借着断壁残垣,悄悄绕到楼后。然后让战士们每人准备好三、四枚手榴弹,德拉甘一声喊,手榴弹冰雹似地砸了过去。乘着硝烟,德拉甘率战士们冲了进去。大楼里敌人猝不及防,不知苏军底细,仓皇出逃。就这样,一连顺利地拿下了车站大楼,在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筑起了一座坚强的堡垒。

斯大林格勒中央火车站大楼:


     德军对车站失守大为惊慌,很快查明占领车站的苏军只有一个连,便调集重兵反扑过来。16日拂晓,德军俯冲轰炸机几乎擦着对面工厂的烟囱从车站上空呼啸飞来,疯狂地扫射,投下了几百枚炸弹。轰炸之后,炮击又开始了。大火在车站的大楼里熊熊燃烧,房屋倒塌,连钢筋都扭曲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硝烟。经过狂轰滥炸,德军以为车站里边的苏联人已炸得差不多了,又呼啦啦地拥了上来。等到德军刚接近车站,从断壁残垣的废墟中飞来了一阵手榴弹和密集的子弹,双方距离太近了,德国人成了挨打的靶子,一拨拨地倒了下来。战斗持续了一天,车站大楼仍岿然不动。

中央火车站大楼前的雕塑:

 

   17日,车站大楼前的枪炮声稀落下来。原先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突然间减弱了,使德甘拉感到惊奇。德国人不会撤退,因为火车站现在已成汪洋大海中的孤岛,德国人非欲除之而后快。原来进攻的敌人改变了策略,正向车站后楼的制钉厂室结。这制钉厂是广场右边靠近车站大楼的一栋两层楼房,它与车站大楼成90度。德国人占据它,可以从侧面向大楼突击,也可以打通各房间隔断墙后,迂回到大楼后面,对大楼进行前后夹击。德甘拉带着一个排战士主动出击。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他们冲进制钉厂的一个车间,把里面德国人消灭了,但相邻车间和楼上房间却被德国人牢牢占据着。敌人从外面将手榴弹往里扔,车间里硝烟弥漫,德国兵乘烟雾冲了进来。这时苏军从角落里、从机床后面爬起来投入搏斗。车间里只听到扭打声、喘气声以及夹杂其间的愤怒叫骂和哀叫声。好不容易把敌人打退,战士们还未坐下休息。外面的敌人又开始进攻了。手榴弹又扔了进来,德军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战士们强忍着饥渴又投入了战斗。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战士们也在烟尘中熏呛了一天,嗓子冒烟,滴水未进。可他们知道这里不可能弄到水,只得把干裂的嘴唇贴在冰冷的机器上。“连长,有水啦”。随着一声枪响,一位战士惊喜地欢叫起来。原来他找到一根自来水管,用子弹把它击穿,残存在水管中的水正一滴一滴地渗了出来。众人欢呼一声,一个个围了上来。德甘拉有些伤感地看着这个场面,经过两天激战,全连伤亡严重,他已向营长请求支援,可是援兵还未到。外面又响起一阵激烈的枪炮声,德甘拉以为德军又要进攻了,只见正在门口放哨的战士搀着一位头上缠着绷带的少尉跌跌撞撞走了过来:“3连代理连长科列加诺夫少尉向你报告,全连还剩20人。”原来营长接到德甘拉报告立刻派3连增援。在路上,这个连遭到密集的炮火袭击,遭到德军多次进攻,他本人也受了伤。9月18日。德军飞机又开始了狂轰滥炸,飞机在车站附近扔下了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德甘拉据守的制钉厂车间与其它建筑物围墙已被炸开,苏军中受伤的越来越多,整个车间已被熊熊大火包围了。在敌人强攻下,德甘拉被迫放弃了车站制钉厂阵地,向伏尔加河岸边撤去。在撤退的路上,每一个残存的建筑物,都成了苏军抵抗的据点。经过7天激战,火车站附近的枪声平息了。崔可夫得到消息:42团1营全部阵亡,他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15年后,崔可夫的预感被证实了。原来那天德拉甘等人被压在地下室里,黑暗中他们苏醒过来。开始用手挖掘废墟,扒呀扒,数小时过去了,他们眼前闪现出星星光亮,一股清新的空气从小洞口飘了进来。他们从废墟中爬出时,只剩下6个人,而且全部有伤,他们在德军后方冒死突围,趁夜色掩护,干掉了两个德国巡逻兵,抵达伏尔加河边。当晚他们用木头扎了一只木筏,顺流而下。天快亮时,他们被冲向沙滩。沙滩上的苏军费了好大劲才认出眼前几个衣衫褴楼的人是自己人,6名勇士终于回到自己队伍里。1958年,崔可夫元帅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德甘拉上尉,他们的英勇事迹才流传开来。

马马耶夫岗东侧山坡:

 

     战斗日趋激烈之时,叶林指挥的42团2个营与步兵第112师416混成团余部对马马耶夫岗发起了勇猛进攻。马马耶夫岗位于斯大林格勒市中部的西侧,它居高临下,俯瞰着整个市区。站在山岗上,城北的码头、大型工矿企业,如“红十月”厂、“街垒”厂、拖拉机厂以及城东宛如一条宽宽飘带的伏尔加河尽收眼底。此处阵地得夫对市区战斗胜负有重大影响,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展开争夺。

从马马耶夫岗俯瞰城东宛如一条宽宽飘带的伏尔加河:

 

    9月16日拂晓,42团团长叶林带领两个营潜伏在山脚下。马马耶夫岗响起了隆隆炮声,浓烟四起,弹片横飞,战士们一跃而起,冲进了堑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双方用刺刀、枪托混战一场,终于占领了马马耶夫岗。然而未等他们喘过气来,德国的轰炸机飞来了,整个高地被炸弹翻了个儿,笼罩在一片硝烟中。马马耶夫岗的拉锯战仍在激烈地进行着。事实上这场殊死的搏斗一直持续到1943年的一月底。精明强干的叶林上校当时也不可能预见到这一点。他坚决执行着崔可夫的命令,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这一制高点。整个62集团军仅有80辆坦克,在这场拉锯战中,42团得不到坦克支援,叶林团长指挥官兵用仅有的几门反坦克炮打击敌人。炮手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当德国人一拨一拨冲来时,他们沉着地把坦克放到100米以内才猛烈开火。德国坦克手直到坦克被炸才知附近有苏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轮番进攻,马马耶夫岗的山顶凡易其手,浮土都被炸弹炸遍了。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德军才占领了半个岗。从此苏德军队各自占据着半个岗对峙着,交战部队换了无数批,一直到会战结束。

 

     进入巷战的斯大林格勒已无战线可言,城市的每一条街、每一栋楼甚至每一楼层每一房间都成了两军交战的场所,斯大林格勒60万老百姓和苏军与几十万德军陷入了一场真正的大混战之中。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一堆瓦砾展开激烈交战,其激烈程度是开战以来所未有的。经过13天的血战,德军终于占领了该城城南和市中心大部分区域。

巴甫洛夫楼:

 

    在战后的斯大林格勒市列宁广场旁,矗立着上面这座暗红色的四屋楼房,近卫步兵第13师第42团3营7连的战士曾用生命和灵魂在这里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就是著名的“巴甫洛夫楼”。9月底的一个夜晚,7连战士巴甫洛夫中士奉连长命令,带领3名战士前往“1月9日”广场(即现在的列宁广场)旁一座四层楼房侦察。四个人身上挂满手榴弹,拿着冲锋枪悄悄逼近那座楼房,发现守楼德军躲在一个房间内谈话,于是他们在投掷一颗手榴弹后趁着硝烟,冲进屋内用冲锋枪一阵狂扫。德军被消灭了,苏军四名战士占领了大楼。这幢大楼是周围地区的最高点,从这里往西一公里都在大楼的观察范围和射程之内。它还能与附近的“扎鲍洛特诺伊楼”、面粉厂四号楼、铁路员工大楼的各支撑点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

列宁广场就在巴甫洛夫楼西约200米处:


     德军被赶出这幢大楼后,立刻进行凶猛反扑。整整两昼夜,苏军四勇士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德军用飞机轰炸,迫击炮轰击,机枪扫射,大楼的墙倒塌了,大楼内苏军仍顽强抵抗着,正在弹尽粮绝之际,增援部队赶到了,来了一个机枪排和一个反坦克枪小组,几天后,又有4人带着两门50毫米迫击炮赶来。“巴甫洛夫楼”的守备部队,是一个多民族的集体,其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和鞑靼、犹太人,还有一名战士的姓名至今尚未查明。在此后50多个日日夜夜里,守楼的勇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沐浴着枪林弹雨,夜以继日地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清晨,德军用火饱和迫击炮对大楼实施密集轰击,接着便开始进攻。坦克后面的德军喳喳叫着从三面逼了上来。守楼的勇士用反坦克枪先把领头的坦克击退,尔后用机枪狂扫德军士兵,机枪不停扫射着,一位机枪手倒下了,另一名战士立刻冲上去。德军的火力也很凶猛,他们对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掩体都进行扫射,用砖和木头建成的大楼因炮火袭击损坏严重。一天夜里,德国航空兵停止了空袭,但四周仍然炮声隆隆、枪声不断。对于久经阵战的守楼勇士,除了值班放哨的,正抓紧时间吃饭休息。尽管周围爆炸声此起彼伏,忽明忽暗的炮火照亮了城市的废墟、岸边的石油库和工厂烟囱,但战士们不为所动,他们知道用不了多久,还有更残酷的战斗等着他们。

    门口出现了一位30多岁青年人,大家眼前一亮,是团长叶林上校来看望大家。团长望着眼前因缺少睡眠而眼睛红肿的勇士,勉励一番,尔后说:“德寇什么手法都用尽了,最后它肯定会穷凶极恶地烧掉这幢大楼。”团长走后,大家纷纷想办法。决定在楼外修建火力点,距大楼20—30米处,有一座废弃的钢筋水泥储油库,勇士们挖了一条地下交通壕通向那里,设置了机枪。他们还按照3营营长命令,开掘了通往面粉厂大楼100米的交通壕。在楼内,对阵地进行了加固,又开凿了不少枪眼,使一位射手可以在三、四个地方射击。这样,当德军炮轰时,楼内除留下观察的战士外,其他人都进入掩蔽所。炮击一停,战士们又出现在楼里,继续歼灭德军。整幢楼房已被炮火炸得千孔百疮,有一堵墙已倒了下来,但在58天里,7连战士击退了德军无数次进攻。没让敌人穿过列宁广场向伏尔加河推进。直到苏军大反击,把德军赶出列宁广场及附近地区前,“巴甫洛夫楼”始终是42团的一个重要据点,它代表着苏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靠这一点,苏军才能在劣势的处境下,挡住德军进攻,并最终将其消灭。

面粉厂的烟囱,战士们在它下面挖了条100米的交通壕通向巴甫洛夫楼:


    1942年10月14日,希特勒向德军下达命令,在整个苏德战场上转入战略防御,而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发动更猛烈的进攻。这一天,保卢斯调集了5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向城北工厂区只有5公里深的狭长防线猛扑过来。在经过5个多小时昏天黑地的轰炸之后,德军突破了拖拉机厂防线,冲向伏尔加河边。炮弹和炸弹使苏军遭到重大伤亡,仅在崔可夫设在地下坑道的指挥所竟有61人牺牲。崔可夫后来写道:“10月14日将作为整个斯大林格动战役中最为血腥、最为残酷的一天而被载入史册。”进攻的德军有9万人,2,300门炮,约300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而62集团军只有5万5千人,1,400门火炮,80辆坦克,180多架飞机。清晨8时,德军在拖拉机厂、街垒厂发起进攻。守卫该地域的近卫37师、步兵95、308师在10月初的激战中减员严重,德军以优势兵力发起攻击。在近卫30师109团阵地上,德军的三次进攻都被击退了,阵地前有20余辆坦克被击毁,德军丢下了300多具尸体。但德国人在进攻被击退后,又不顾一切地冲了上来,德军的大炮压着109团苏军抬不起头。10时整,109团阵地还是被德国人夺走了。但战斗没有结束,苏军士兵钻入地下室和残破的楼房内。当德国人以为敌人已被消灭、大摇大摆行进在座座倒塌的建筑物时,立刻遭到迎头痛击。手榴弹、燃烧瓶从瓦砾堆里飞了出来。最后德军使用喷火器,烧一段攻一段,苏军一边还击、一边撤退。经过4个小时激战,37师防线被突破。

     这一天,崔可夫指挥所一片忙乱。电话员们向各通信线路拼命呼叫着,通信参谋在向集团军参谋长报告不断收到的战况,打字机也在噼噼啪啪响着,掩蔽所上空炮弹和炸弹呼啸着,棚屋上的尘土不停洒落下来。久经阵战的崔可夫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打电话给空军集团军司令员赫留金将军,请求他设法让德国人的飞机安份点。赫罔金回答说,爱莫能助,德军已封锁了苏军各个机场。

接下来是一连串不幸的消息:

11时,德军突破近卫37师和步兵112师左翼阵地;

11时50分,德军占领拖拉机厂的体育场,守军一个营与敌陷入混战。37师报告:被敌包围的114团固守在楼房和废墟里。呵纳尼耶沃营6连官兵全部阵亡。

12时,无线电传来近卫第117团报告。“团长安德烈耶夫牺牲,敌人包围了我们,我们宁死不降”。

12时30分,近卫37师指挥部被炸。数小时后,师长若卢杰夫将军从废墟中爬出,跑到集团军指挥所,向崔可夫报告:“近卫37师仍在战斗,我们决不后退。”说完,眼泪从他的脸颊上滚了下来,全师大部分官兵已经阵亡。

指挥所气氛越来越凝重,14时,集团军指挥所掩蔽部被炸,与部队的联系中断了。

对于被围困的步兵85师某团第3炮兵连来说,那一天是漫长而又可怕的。在一阵山崩地裂的轰炸中迎来了这天的早晨。上百架德机在空中盘旋,到处响着炸弹和炮弹的爆炸声,一团团的烟云笼罩天空。在数小时的天昏地暗的轰炸过后,德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第3炮连战士沉着地把一发发炮弹填入炮膛,一声令下,炮弹呼啸着扑向德军阵中。德国人象镰刀前的草一样成排地刈倒。整整一天,炮连在连长雅西科指挥下打退了德国人一次次进攻。黄昏时,炮连的每门炮前只剩2—3个人了,许多人被埋在尘土里,仍不停地射击、射击。最后全连弹药打完了,剩下的29余人把心爱的大炮砸了,端起刺刀和手榴弹冲向敌阵,除3人突围外,全部阵亡。

这一天62集团军防线被德军再一次拦腰切断,德国人在拖拉机厂和街垒厂间打通了一条走廊。当德国人将苏军阵地围得水泄不通、弹尽粮绝时,苏军士兵要么与敌展开白刃搏斗、要么要求指挥所向阵地开炮。在意志顽强的守军面前,德军的进攻势头逐渐减弱了。从15日到17日,德军继续向苏军猛攻,战斗转向了“街垒”厂和“红十月”厂。守卫这两个厂的苏军,在一片七高八低的工厂残骸中殊死抵抗,使德国人的元气也渐渐丧尽、到了19月底,进攻已停顿下来。“危机过去了”。崔可夫向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将军汇报战况,并分析说敌人在11月初已无力组织象14日那般重大进攻时,叶廖缅科同意崔可夫的判断。

    许多年后,德国人才醒悟到他们输掉了这场会战是由于背靠伏尔加河的苏军无路可退,才十分勇猛顽强,也是由于德军没有集中力量轰炸伏尔加河渡口,使岌岌可危的斯大林格勒守军不断得到补充,终于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宽阔的伏尔加河:

 

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摄自圣彼得堡市博物馆:

 

 

      10月底,斯大林格勒城内的枪炮声渐渐地稀疏起来,紧张的局势得到缓解。战场上还是有小规模的战斗,德军轰炸机一天也没停止过向大地倾泻炸弹,只是与10月中旬异常激烈、残酷的战事相比较,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保卢斯这些天确实有些心神不宁。他有一种大祸临头的顶感,但又不知道祸从何来。起先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不会有什么麻烦,俄国人夏季的惨败已没有力量进行有力的进攻了,岂料仗越打越激烈,越打越残酷,战场从顿河草原开阔地转到被大大小小沟壑分割的、有许多小树林和山谷的伏尔加河沿岸,又打到斯大林格勒坑洼不平的工厂区。整整4个月,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每一次进攻都觉得胜利该到手了,但每一次又总差那么一点,元首一次次下命令规定攻占的日期,又一次次落空。一个马马耶夫岗、一个巴甫洛夫楼,居然炮轰火烧久攻不下。不,他保卢斯决不是胆小如鼠之辈,他有顽强的意志和决心,他决不怜悯士兵的流血牺牲,曾一次又一次把部队投进去,把城市炸得成了废墟、成了一片焦土,把苏军挤压到仅仅只剩25公里长的阵地上,可偏偏这时攻不动、打不了、炸不垮,他百思不得其解。

     从军事上分析,保卢斯采用的战术完全符合作战准则,楔形攻势、两翼包抄、纵深穿插,每次进攻只选一个方向重点突破,天上地下立体作战,德军已占领了这座城市大部分了。仗打到这种程度,抵抗已失去意义,一般来说守军不是全线崩溃就是缴械投降了。偏偏俄国人抵抗会变得越来越猛烈,如醉如狂一般。炮轰、射击、枪刺、刀劈,甚至拳打脚踢、牙咬手抓,直到苏军士兵的生命消失,阵地才被深沉恐怖的寂静笼罩。多么可怕的战场啊,不要说德军士兵受不了,他保卢斯过去也闻所未闻,这仗该怎么打啊!

     战已使德国人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他们把崔可夫的部队赶到了伏尔加河边,再往下赶却无能为力战场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了变化。希特勒要保卢斯不顾一切的进攻,德国第6军团的侧翼防线变得薄弱了。在巷战中德军已耗尽了最后一支预备队,这就为斯大林的反攻创造了条件。就在希特勒发布命令两天之后,一场风暴席卷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已悄悄集结了100多万部队,从这座城市的北部和南部发起战略反攻,从而决定了这场会战的命运,也决定了第三帝国走向衰亡。(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