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高校最会吃的教授胡小石先生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18-01-20 04:50: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72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 在 2018-01-20 04:52:5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图1,民国南京名菜美人肝】
中国文人,自古就很会吃,是吃的行家里手,苏东坡、李渔、袁枚,个个都是美食家,他们与民间吃货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吃中包含文化,吃对于他们是品尝,而不是狼吞虎咽,吃不是仅仅满足于口腹之需,说两句好话。他们从吃中挖掘出文化的内涵,比如为这道美食取个画龙点睛的菜名,创新一道新菜品。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胡小石先生就是这样的美食家,曾经见到2014年9月28日金陵晚报的一篇报道,称胡小石先生为资深吃货,不仅对胡先生颇为不敬,也对美食的文化,文人美食缺乏了解。
 
【图2,胡小石教授】
胡小石(1888-1962)并非南京土著,原籍浙江嘉兴(古称秀州),生长于南京。其父胡季石系晚清举人,因候补道,移居南京。因此胡小石落户南京,在南京居住半个世纪,对南京有深厚感情。胡小石国学功底深厚,又擅长书法。此外对于美食也颇多感受。胡小石自说,平生有三好,一好读书,二好赋诗挥毫,三好东坡肉。今天生肠病,或嗜东坡肉之过。好东坡肉就是喜爱吃,品尝美味。
吃馆子,是民国文人喜欢做的事情,三五成群,聚会下馆子,边吃边聊。那时候馆子店的价格不算好,五六元就能吃一桌菜肴,对于一个月二三百收入的大学教授们,确实不是负担。他们喜欢在聚餐中交流信息,增进情感。在南京期间,胡小石先生主要在中央大学任教,同时兼任金陵大学教授。1938年他就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部聘教授,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部聘教授薪水五百元左右,加上兼职,收入可观。
 
【图3,民国南京名菜芙蓉虾仁】
授课之余,他经常与朋友文人雅集,或者邀请学生外出游玩,或者品尝美食。马祥兴、六华春、永和园等餐馆、茶楼,都能经常看到胡教授的身影。从老板到厨师、跑堂,都与胡先生很熟。胡小石还为六华春餐馆、马祥兴餐馆、永和园题写过店招牌。胡小石品尝美食,不拘一格,不仅仅正襟危坐在马祥兴菜馆里,宴请亲朋好友,品尝大餐;也会撩起长衫下摆,与学生坐在夫子庙小摊上,有滋有味地吃油炸臭豆腐,全无教授的派头;也时常与好友、学生登上清凉山扫叶楼喝上一壶茶,边品茶边赏景。
胡小石与胡翔冬为同学、诗友。胡翔冬,名俊,字翔冬,人称胡三太爷,名士风度,不拘小节。某次写作《甲骨文字释例》用功良苦,时值岁暮,接连数日与翔冬作近郊之游,并在马回回酒肆(马祥兴之前身)小饮。胡小石不抽烟,也不善饮酒,而胡翔冬虽有酒量,但是贪杯,与朋友喝酒喜欢畅饮,往往喝醉。“城南胡三世所笑,一醉天地同昏昏。”胡小石作了一首五言古诗,调侃这位与他同称为“胡教授”的同学。诗末云:“连连对覆杯,梦梦对吐呓。吾生不解饮,观饮亦成醉。归去复不寂,九城翻夜吹。”
关于吃,胡小石还有个故事,那是在北京女高师教书时,通常遇到每月发薪水日子,胡小石会将所发薪水寄往家里,用于家庭的生活。有一次竟然分文未寄,家人很是纳闷,薪水到哪里去了?那次胡小石的薪水都用于还欠饭店包伙的伙食费了。原来胡小石每月都在校外包伙,先吃饭挂账,到发薪水时再结算。大概学生晓得了这个“窍门”,有的学生生活拮据,吃饭困难,就假冒胡小石之名,将饭钱记在胡先生账上。这时候学生以吃饱为主,并不追求美食。到了发薪时,伙食费超过标准了,胡先生的薪水都帖到伙食费上了。胡小石自然不知道那些学生签账的,他也理解学生的生活不易,付之一笑。就是那一个月家人的生活紧张了一些。
 

所有跟帖: 

那时的文人都很有特色,大都怜惜学生,虽然自己也囊中羞涩。 -zhige- 给 zhige 发送悄悄话 zhig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0/2018 postreply 15:01:59

邓先富和朱消气上台前,教师也很爱护学生,不会把教育当做盈利的产业,把学生当成提款机,虽然自己也囊中羞涩。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给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0/2018 postreply 16:36:12

视东坡肉为平生有三好者有点愧对“美食家“大名。 -亮油- 给 亮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0/2018 postreply 15:34:53

这就是傻叉中国文人的写照。自我为是,互相捧着对方的臭脚把玩欣赏,不亦乐乎。怪不得共C裆看不上他们!道貌岸然的王X蛋们。 -simonbirch- 给 simonbirc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1/2018 postreply 06:44:32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